孫靜
教師的指導是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得到較好發展的關鍵,尤其在戶外平衡區。教師需要在活動前、活動中、活動后依據大班幼兒的身心特點、認知發展水平等,做出各種有效的指導,引導幼兒自主參與活動,在戶外平衡區游戲中健康快樂成長。
活動前指導
(一)選擇合適的器械材料
在平衡區中投放合適的器械材料能有效激發幼兒對平衡區的興趣。目前我園戶外平衡區中的器械材料有高低不同的三角梯子、長短不一的木架、塑料平衡橋、籃筐、木板、椅子等。這些器械材料都是固定的,玩久了幼兒容易失去興趣。就此,我們有計劃地和幼兒一起收集、創造、投放合適的材料。如開展紙杯活動時,孩子們發現頭頂紙杯行走的樂趣,于是我們就在平衡區投放了紙杯,供幼兒更好地開展游戲活動。另外平衡區內所有材料可供大班幼兒自由選擇,教師不加干涉,這使幼兒有了安全感和控制感。
(二)提前制訂游戲圖示
大班幼兒各方面能力都比中小班時期強。我們在戶外平衡區游戲中鼓勵幼兒進行探索創新和自主管理,讓幼兒在一物多玩、器械組合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分享、交流等方式共同制定圖文并茂的游戲圖示。教師要將制作好的圖示放置在平衡區,吸引幼兒自主參與討論,共同設計游戲。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根據玩法的推進情況、幼兒的興趣等階段式地調整與更新游戲圖示,讓幼兒通過游戲圖示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意識與熱情。
(三)商量約定平衡區的規則
建立良好的活動區常規不僅可以提升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自律行為和責任感。平衡區游戲中常規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師要和幼兒一起商量約定一些規則。如“以大帶小”對弟弟妹妹要禮貌謙讓,遇到困難時主動幫忙。“先查后玩”游戲開始前,先檢查墊子、輪胎等是否安全,確保安全后再進行游戲。“自主取放”平衡區游戲由孩子們制訂規則,自由取放材料。
活動中指導
(一)尊重個體差異,善用表揚與鼓勵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努力讓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教師在平衡區中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針對生性膽小的幼兒,教師在活動中要多鼓勵、多表揚;針對活潑好動的幼兒,教師要多肯定與表揚他們的正向行為,及時糾正一些不安全行為,幫助他們分析原因。
(二)給予孩子必要的保護和幫助
平衡區幼兒的安全問題格外重要。除了在游戲活動前做好必要的保護措施,教師在活動時還應注意觀察幼兒,若幼兒有需要則及時給予他們保護和幫助。如在走平衡木時,膽小的珊珊站在平衡木的一頭不敢移動半步,除了鼓勵她,我還嘗試牽著她的手,陪她一起走一段平衡木,當她消除緊張并對自己有信心時我放開了手,讓她單獨體驗游戲的樂趣。在教師的保護和幫助之外,大班的幼兒還可以保護和幫助自己的同伴。如在游戲活動“走椅子橋”時,由于走的幼兒多了,椅子變得歪歪扭扭,慢慢變得不安全了。我班上的幾名男生開始分工合作,兩名幼兒幫忙把移位的椅子挪到原位,另外兩名幼兒負責提醒同伴注意安全,椅子橋已變成“危橋”,需要修理一下才能正常“通行”。
(三)注重觀察幼兒的活動的過程,適時介入指導
活動中,我們為每個幼兒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器械材料,同時鼓勵他們自由結伴,讓他們在快樂自主的環境中游戲。教師需要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參與情況,盡可能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及時發現他們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活動后指導
1.總結經驗,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豐富游戲經驗。在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說說在活動中好玩的地方、新學會的動作等等,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游戲心得,豐富游戲經驗。
2.有效評價,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主性。每次游戲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進行有效評價,幫助幼兒提煉活動經驗,提高大班幼兒后續參與活動的自主性。平衡區游戲大多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教師要多利用激勵性的評價,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游戲的進步。教師也要糾正個別幼兒做出的一些危險動作,利用否定性評價剖析問題,及時進行集體評價,保障幼兒在平衡區游戲中的安全。
總之,在戶外平衡區游戲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幼兒的發展需求與興趣點,通過一系列游戲指導策略,支持、推動幼兒自主而輕松地投入戶外平衡區游戲中,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提升運動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吳江區鱸鄉幼兒園越秀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