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瑩
美術教學是幼兒園日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美術教育是從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結合幼兒美術特點的一種審美教育,目的是幫助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感受美、理解美以致自己創(chuàng)造出美。教師是幼兒擁抱“美”的路上的引路人,要不斷開辟出新的“道路”,帶領幼兒進入美的世界。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在科學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把新的教學方法落到實處,與時俱進,不斷激發(fā)幼兒對美術的興趣,找到適合幼兒美術教學方法,讓幼兒發(fā)現美、感受美。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喚起幼兒美術興趣
為突破幼兒園美術教學器材的局限,教師要大膽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幼兒進行美術培養(yǎng)及美感養(yǎng)成。需要注意的是,教師的思維不能被這些技術禁錮,要明白新技術只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不能本末倒置,整節(jié)課都以信息技術為主。
例如,在帶領幼兒畫花草樹木的活動中,我借助了投影設備為幼兒展示了各種花花草草,這比讓幼兒照著繪本臨摹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因為相比書本上形式單一的簡筆畫,投影的花花草草更能激發(fā)幼兒繪畫的興趣,能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美。通過投影,幼兒可以近距離觀察大自然中各式各樣花草的真實模樣,感受色澤艷麗的花朵,青翠欲滴的草木,幼兒們更容易展開想象,從而達到培養(yǎng)幼兒審美想象的目的。
教學生活化,
在生活中體驗美
教師要讓美術教學生活化,倡導美術教學回歸生活,回歸兒童世界。幼兒美術教學要從幼兒出發(fā),從幼兒的視角看世界。幼兒美術教育更加關注生活,教師要引導幼兒在生活情境中提升對美的認識與理解,用美的教育來豐富和美化生活。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生活中充滿美感的自然物來裝飾教室,以此豐富美術教育環(huán)境,比如花草、石子和果實等。在進行教學內容的編排時,教師可以特征明顯的季節(jié)更替、熱鬧非凡的節(jié)日以及幼兒熟悉的生活場所為主要內容,并選取緊貼生活的教學材料,如選擇方便獲取的生活廢棄物、豐富的自然物或生活用品等。
例如,我鼓勵幼兒收集一些他們認為美的東西來裝飾教室的活動場所,并帶領幼兒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制作一些充滿情感色彩的作品擺放在講臺上,以此來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藝術教育情境。例如,歲末將至,我組織了一場“紅紅火火過大年”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引導學生先布置教室以及走廊的環(huán)境,讓他們開動大腦把過年的元素搬到教室里來,渲染喜慶熱鬧的過年氣氛。有的幼兒帶來了剪紙,有的帶了年畫,還有的找來了中國結。在布置教室的過程中,幼兒感受到了生活之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美,還感受到了過年時人們相互祝福的美好情感。
利用各種游戲,使美術
活動形式多樣化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活動。在游戲時幼兒既自主又快樂。游戲與美術教學的結合有利于幼兒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可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在游戲的過程中進行美術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教師要合理設計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盡情釋放自己的個性,做到在享受游戲快樂的同時感受到藝術的美。此外,教師在設計游戲時還要考慮幼兒的實際生活體驗,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選擇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最好選擇那些幼兒在生活中體驗過、有實際經驗的游戲。
例如,在進行“線條的設計”的美術教學時,我沒有直接讓幼兒進行涂色練習和臨摹,因為這樣的教學缺少了“玩”,很難調動幼兒的興趣。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我設計了“媽媽的發(fā)型”這個游戲,準備了各種顏色的毛線,帶領幼兒進行毛線貼畫游戲。我先讓幼兒在紙上畫一張媽媽的臉,然后給他們每人分發(fā)毛線,讓他們用毛線給媽媽設計發(fā)型。媽媽是他們心中最美的人,幼兒們非常樂意進行這個游戲,于是他們盡情發(fā)揮,不僅給媽媽設計了五顏六色的發(fā)色,還給媽媽設計了直發(fā)或卷發(fā)。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掌握了線條的變化,知道了線條有直線、弧線、波浪線等。
總之,教師要結合執(zhí)教班級幼兒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來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讓幼兒沉浸在藝術中,通過美的熏陶促進幼兒發(fā)展。此外,教師還要加強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自己的責任心和童心。在幼兒天真無邪的笑容面前,教師也會獲得心靈上的愉悅,在幫助幼兒收獲藝術智慧成長的同時,教師也可以被藝術之美點亮童心。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裕元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