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會芳
留守兒童是當代社會的重要問題,無論是城鎮或農村都存在留守兒童的現象,當下,對留守兒童的撫養多為隔代親人承擔。針對隔代教養對留守兒童的問題,本文將從隔代教養對留守兒童的影響因素切入,提出策略以解決留守兒童因隔代教養造成的不良問題。
隔代教養對留守兒童的影響
(一)隔代親人過分溺愛留守兒童
1.德育缺失。形成因素:由于隔代親人對留守兒童無底線的溺愛,導致留守兒童的道德觀發生偏差。對于道德觀已經發生偏差的留守兒童,隔代親人沒有加以矯正,影響留守兒童對自身行為的認知。產生危害:“熊孩子”危害公共秩序或欺凌他人時,隔代親人常以“孩子還小”為由,推脫責任,對公共社會帶來不良影響,也讓兒童產生不良認知。
2.過分自我。形成因素:隔代親人對親子關系處理的不當,導致留守兒童過分排他、過分親我。對于留守兒童過分排他、過分親我的言行,隔代親人沒有幫助留守兒童正確認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給留守兒童帶去強烈的逆反心理。產生危害:當下社會產生“公主病”“王子病”現象,兒童對自身的評價和認知嚴重失衡,并且已經危及到自己的人際關系時,隔代親人并為注意到該現象,反而順應兒童的認知加固兒童對自身的印象,給未來兒童的成長埋下隱患。
(二)隔代親人無法承擔留守兒童的教育
1.生活教育。言行舉止折射人的素質和教養,隔代親人未正確引導兒童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也未約束自身的言行舉止給兒童帶去榜樣,反而是任由兒童跟隨社會中的不良現象,致使兒童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生位移。
2.文化教育。隔代親人自身的文化素養普遍不高,無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給予兒童足夠的幫助,隔代親人的幼兒教育觀念仍停留在過去,他們大都只關注兒童健康成長,而非期盼兒童未來的人生成就。
(三)親子分離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
隔代教養的隱性危害是留守兒童缺失父母親情。由于忙碌,父母親會選擇將物質提供作為補償孩子的辦法。但事實上,兒童需要的是父母的親情,所以父母親長時間未參與兒童的生活時,兒童對父母親的感情就會越來越陌生、茫然。當兒童對父母親情產生陌生、茫然的情緒時,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鴻溝就會增大,不僅會影響到日后兒童與父母間的溝通,也會影到響兒童未來的成長。
解決辦法
(一)政府扶持,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
1.發展經濟。政府要狠抓當地的經濟建設,加速當地的經濟發展,減少當地因為經濟條件不佳而產生的外出務工導致留守兒童的,為當地爭取更多的工作崗位。當父母有足夠的時間陪伴留守兒童的成長時,便能從根源上解決因隔代教養對留守兒童產生的影響。
2.傾斜政策。國家建立幼兒園教育建設,該教育建設不僅提供兒童的學前知識教育,并且提供兒童的道德禮儀教育。兼顧兒童的道德禮儀培養,便可降低因隔代教養的偏差對留守兒童產生的不良影響。
(二)社會幫助,降低隔代教養對留守兒童的影響
1.設立咨詢臺。由社會愛心人士建立留守兒童教育咨詢臺,通過媒體、網路、講座等方式普及留守兒童教育知識,同時解答民眾因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產生的疑問。咨詢臺可定期展開活動,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因隔代教育產生的摩擦,并為留守兒童提供可發展的方向,使留守兒童的教育走向正軌。
2.鼓勵社會資助。社區可統計家庭貧困的隔代教養留守兒童數量,通過民政部門向社會尋求資助,以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建設,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使留守兒童未來成長為棟梁之才。
(三)留守兒童的父母正視自身的責任
1.增加陪同兒童的時長。父母在工作期間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同兒童,定期與兒童產生電話聯系,和兒童聊聊現狀和日常,傳遞對兒童的關心,使兒童對父母親情有具體的認知和概念,減少在兒童撫養期間產生的隔閡,同時減少兒童因隔代教養產生的問題。
2.增加與長輩的溝通。父母與祖輩在討論兒童教育問題時,應當慎重考慮和決策,并尊重兒童的意識,使兒童對現狀和自我有清晰的認知。父母或祖輩在教育兒童的過程中,都不可直接忽視兒童的直觀感受,以自己的決策決定兒童的思想。
綜上所述,隔代教養對留守兒童的影響有三點,一是隔代親人過分溺愛留守兒童,二是隔代親人無法承擔留守兒童的教育,三是親子分離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解決該問題的辦法也有三點,一是政府扶持,二是社會幫助,三是留守兒童的父母正視自身的責任。
(作者單位:隴南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