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艷麗
腦梗塞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具有較高的致死率、致殘率和發病率。腦梗塞又稱為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患者在實際發病過程中,會出現神經功能、言語和肢體障礙以及猝然昏倒等癥狀。一般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語言功能障礙、神經功能障礙、肢體功能障礙等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腦梗塞后患者肢體活動不靈活,走路不穩,需要進行積極的康復治療鍛煉,重新獲得生活能力。患者最終的恢復情況取決于康復鍛煉,所以,早期康復治療對患者很重要。
腦梗塞早期患者的康復訓練
發病一周以內,患者右側上下肢開始慢慢無力。患者在這一時期主要以提高肌肉的力量恢復為主,可采取肌肉按摩、翻身叩背等被動式練習方式,有利于癱瘓肢體的功能預后。患者在腦梗塞后,會出現右手無力抬不起來,右腳尖抬不起來的情況,可以在早期通過肌肉力量恢復,配合肢體的康復鍛煉,促進神經功能的康復。由于一些患者的癥狀較重,在康復鍛煉時期花費時間較長。
腦梗塞重癥患者的康復訓練
腦梗塞重癥患者需要一周到六個月的康復時間,在這一時期可采取被動性和主動性的綜合性康復練習。患者家屬可以用主動性訓練配合被動性訓練幫助患者逐漸恢復肌肉的力量。康復訓練過程中,患者家屬或者護理人員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鼓勵患者主動康復,幫助患者增強鍛煉的信心,讓患者在有規律的隨意運動和低級水平的自主運動中逐漸康復。患者可自主做一些抓握活動,并適當地將患肢上舉,通過肌肉的收縮鍛煉減輕肢體局部水腫。之后患者要逐漸增加鍛煉的時間和康復鍛煉的項目,可以做一些抓握木棒、擰毛巾等練習。
患者家屬或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做健肢帶動上患肢舉運動、前臂旋前旋后等,避免被動活動康復鍛煉中患者出現疼痛和損傷。腦梗塞重癥患者康復期間,右側胳膊、腿、手均不好使,家屬需要幫助患者保持良肢位,充分利用患者尚存的肢體功能,讓患者在訓練中完成各種不同難度的動作,讓患者通過自己的努力重塑腦的功能,并螺旋形向上地提高運動功能。
由于腦梗塞患者肢體活動的強化康復治療的效果有時間依賴性,患者在肌肉力量恢復一點后,要盡早自主進行床上翻身、自主穿衣、刷牙、吃飯等練習。康復期間,患者要盡量保持抗痙攣的良好體位,在沒有進行康復治療訓練時,患者要保持偏癱肢體的良肢位,從而有效改善肢體的靜脈回流,緩解手部腫脹。良好的姿勢為側臥位時肩關節屈曲約90°,平臥位時應使肘關節伸展,努力保持腕關節的背屈。
腦梗塞患者后遺癥期的康復訓練
腦梗塞患者后遺癥期偏癱的肢體張力較高,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的康復鍛煉方法,預防可能出現的肢體關節攣縮、骨質脫鈣等癥狀。在康復訓練時期,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定期評估患者的康復效果,靈活制訂或調整康復計劃,從而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避免患者出現肌肉失用性萎縮。腦梗塞后患者的一側肢體功能不全,屈曲較嚴重,無論是力量還是平衡均不如健康時的情況,因此在患者肢體康復鍛煉期間,護理人員還要注意安全問題,避免患者跌倒摔傷。
護理人員要從患者的認識知覺、情感心理、言語交流、感覺運動等多方面入手,配合針灸、中藥,循序漸進地調節患者的肌張力。患者家屬要幫助患者促進隨意運動的恢復,不斷強化患者的精神心理、認知功能。在實施具體措施的過程中,家屬要幫助患者進行床上訓練,如翻身起坐訓練、單腿搭橋訓練以及髖、膝、踝等關節抗痙攣訓練,為患者站立和步行能力的康復鍛煉打基礎。訓練中,家屬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先讓患者進行雙上肢扶床邊或周圍固定物,再慢慢進行膝關節交替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練習,通過耐心地引導、鼓勵讓患者主動參與肢體能力康復訓練。患者家屬要及時糾正患肢膝關節不屈曲,幫助患者進行邁步訓練,促使患者在基本步行訓練康復中能用小腿外擺拖地,同時要鼓勵患者,增強患者的康復信心,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肢體功能。
(作者單位: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