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 陳淑媛
摘 要: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使得大學生面臨的環境出現很大改變,這種變化一方面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契機,另一方面也帶來較大的考驗。針對現在大學生思政觀念,如何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展開分析,探究如何進行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創新探究
1、 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創新的必要性
21世紀后,社會所處環境產生重大變革,世界朝著一體化方向發展,人才培育也要緊跟形勢,以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為教育目標。西方高校一系列教育理念和方法對國內高校的教育發展造成較大的沖擊。科技進步使得信息數字化技術普及,推動教育方式的顛覆性變化,現代教育活動中必然要引進現代科技技術,這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如今越來越激烈的高校競爭下有望突圍而出的關鍵舉措。
迄今為止,我國高校并沒有完全理解教育的發展規律,依然在沿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很明顯這和時代發展間出現了較大的分歧和割裂。如今高等教育普及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高校生涌入校園,但高校教育狀況并沒有及時同步提升,這樣的態勢下,想要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謂是難度很高。無論是從必要性還是緊迫性上分析,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都要及時予以創新優化,從而來確保高校教育目標和質量的達成。
2、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現狀分析
首先是個人發展、集體責任共存。大部分的高校大學生都處于各種觀念沖擊較大、競爭壓力較大的環境中,盡管集體主義、責任、奉獻精神依舊被提倡和看重,但越來越多的人更為在意自我利益,道德準則甚至是底線修正為個人為先、索取為重。顯然這樣的思想理念、修養品行和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方向相違背,怎樣在強調集體、責任的基礎上不忽視個人發展、權益是一件比較難的功課。
其次,精神、物質享受共存。物質保證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這點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而言更為重要,如今很多大學生都毫不掩飾地展現出對于成功的渴望。但同時他們也不忽視、不讓步精神享受。當代大學生非常重視精神生活,追求精神價值,看重精神愉悅,崇尚家庭幸福、生活安定、精神舒適。
第三, 個人權利、社會義務共存。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使得多種價值觀、文化理念滲透和侵襲到大學校園中,大學生也因此深受影響,普遍表現出責任意識弱、社會義務承擔少、看重個人權利享有等特征。市場倫理傾向于公平、效率、利益,而道德倫理則傾向于奉獻、利他,全然不同的準則和價值理念充斥在大學生頭腦中,使其困惑矛盾。
第四, 樂觀、憂懼意識共存。到達高校程度的大學生,已歷經十幾年教育,普遍養成了樂觀的人生態度,平日的學習中也敢于爭取、積極主動。但在遭遇現實危機時,比如面臨就業、學歷等問題,大學生們多數存在很強烈的危機感,憂患意識嚴重。
第五, 真誠、自我共存。現代社會中正義、誠實越來越稀少罕見,大學生們也比以往更渴求真誠的真心、互相幫扶的摯意,但同時深感于現今人人自危的環境,又表現出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不輕易相信他人,也不付諸全副的真誠。
第六, 平等、競爭理念共存。一方面大學生們渴求生活、工作中被公平對待,遇到不公正不平等現象敢于發聲和對抗,一方面在學習、考研、擇業等多方面,又存有非常濃烈的競爭意識。
3、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創新研究
3.1秉持科學理念
首先,注重和建立個性。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不能以傳統教育為主,要依循目前教學實況和大學生思政工作規律、身心發展特征,來調整具體的內容。新時代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要具有個性化特征,模式上也要獨具特色。既可以自傳統教育模式中借鑒不錯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新思路,又可以參考現代化教育模式,依循時代的需求,變革工作方式,實現新時期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
其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必須貫徹執行以人為本理念,注意按照時代發展特征,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大學生本身的積極性,使其展開自我思想反省、提升、管理。除了教育,還要注意對大學生提供各方面的關懷,及時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以及困惑之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展現人的重要性。
第三,加強科學發展理念的貫徹踐行。大學生思政教育中,要了解教育規律,強調對學生多方面素養的培育和提升,使其道德、文化、身心都能同步發展。在日常學習當中,既要關注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又要看重道德品質的提升,使其具備一定的政治水平。潛移默化的展開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大學生思想認知、道德修養。
3.2模式創新路徑
首先,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如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方面要關注哲學原理教育,另一方面也要依循我國國情發展,令大學生了解目前我國國策、社會主義發展路線、方針等,同時對國際形勢有所知曉,明確知道我國國際地位,了解社會發展規律,把國家的發展和個人的自我發展密切結合,建立為國家奉獻奮斗的理想,確立自己身為大學生的重任,把自己的未來規劃和國家發展路線相聯系,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斗努力。
其次,進行民族精神的培養。高校展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要注重傳統教育的力量,讓大學生們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發展歷程有充足的了解。輔導員要向學生介紹新中國的發展史、革命先烈們在革命斗爭中的不懼犧牲、團結奮斗的精神,令學生深感作為一名中國人是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結合改革開發后我國發展態勢,培育學生積極向上、拼搏愛國的精神和情感,使其在時代的發展中建立自己的目標,在社會進步大潮中不斷精進自身,銳意進取,承繼以往先烈們的優良作風、堅韌斗志,又要吸取時代先進思想、技術,將自己鍛造為棟梁之材。
第三, 重視和發揮黨團組織、學生會、社團的作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青團具有不可推卸的重任。共青團要依循黨的領導和方針要求,組織多樣化的政治教育活動,讓大學生們積極入黨,秉承黨的志愿,完成黨的使命。高校的學生會也要明確自身職責,在推動思政教育上貢獻自我力量,學生會也要以其自身的向心凝聚力,在提升大學生思想水平、加強自我教育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四, 創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新機制。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中,要重視師資力量的創建,對于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老師可以訂立一定的考核、獎懲機制,對那些工作成績優異、敢于突破創新的老師給與一定的獎勵。在老師招聘、進修、薪資等多方面要不斷創新,建立一只具有高素養水平的思政老師團隊。自根本上意識到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性,從源頭處解決和老師權益相關的諸多問題,確保教師團隊的穩定和優質,防止人才流失,規避強流動性調動,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4、 結語
新時代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發展和社會經濟、環境發展的必然訴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要從意識上予以重視,變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建立高素養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并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學生會、社團等的作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動,主客觀齊抓,來不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張俊杰.基于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5).
[2]陳夢圓,王雪.教育對象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4).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2016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大學生思想動態數據分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創新研究”(項目批準號:2016SJD710118)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