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琴
摘 要 四川省是全國發展利用沼氣較早而且規模較大的省份,作為畜牧業大省,發展農村沼氣具有基礎優勢、資源優勢和科技優勢。近年來,四川省大中型沼氣工程在滿足用能需求、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環境改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項目建設周期長,業主申報積極性低、補助方式不合理、工程效益難以發揮、政策落實不到位、存在行業壁壘現象等問題。因此,結合四川省實際,提出調整資金投入方式,提高業主參與積極性;抓好“三沼”綜合利用,切實發揮沼氣工程效益;完善科技支撐體系,實現沼氣工程可持續發展等措施。
關鍵詞 大中型沼氣工程;可持續發展;四川省
中圖分類號:S216.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80
為適應農業生產方式、農村居住方式、農民用能方式的變化,從2015年起國家對農村沼氣工程進行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日產沼氣500 m3及以上、能有效推進農牧結合和種養循環、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原農業部《2015年農村沼氣工程轉型升級工作方案》的聯合印發,標志著我國沼氣發展邁出轉型升級新步伐。為了解大中型沼氣工程發展現狀和問題,結合四川省實際進行分析,以期為農村沼氣工程可持續發展和有關政策調整提供決策參考。
1 四川省發展沼氣工程的基礎和條件
1.1 基礎優勢
四川省是全國發展利用沼氣較早而且規模較大的省份。四川省委、省政府歷來比較重視農村沼氣發展,并于1973年成立了四川省推廣沼氣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專門負責四川沼氣事業的發展和管理。20世紀30年代初期,沼氣就被引入四川,并掀起了一股“沼氣熱”;20世紀50年代后期,四川再次掀起沼氣建設的熱潮[1],但由于技術問題,建造簡單粗糙。進入21世紀,隨著沼氣研發技術的日趨成熟和國家財政的大力扶持,再加上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以及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農村沼氣建設獲得了較快發展。農村沼氣建設具有適應面廣、綜合效益顯著、農民受益最為直接等特征,因此四川省農村沼氣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
1.2 資源優勢
四川省是傳統農業大省,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也是養豬大省,農區畜牧業比較發達。據統計,全省每年生豬出欄約8 000多萬頭,人畜糞便資源約2.3億噸,可利用量約1.8億噸。全省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約0.10億公頃,糧食總產量約占全國的7%,油料產量占全國的6%以上。農作物秸稈可收集量約為3 629.46萬噸,約占全國的4.03%,秸稈資源豐富且產生量趨于穩定[2]。豐富的資源優勢為農村沼氣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保障。
1.3 科技優勢
四川省科技優勢明顯,我國沼氣領域唯一的國家級科研機構——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于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直屬中國農業科學院。該研究所長期從事沼氣、生物質能開發與利用等研究,在農村戶用沼氣技術、大中型沼氣工程和秸稈沼氣技術領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農村戶用沼氣池新池型、新工藝,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及其達標排放技術,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技術以及農作物秸稈沼氣供氣站發電技術,為四川省乃至全國沼氣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3]。
2 四川省大中型沼氣工程發展現狀及問題
隨著現代畜牧產業體系的構建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畜牧業的生產方式已經發生重大轉變,逐步由分散型、粗放型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轉變[4]。四川省作為畜牧業大省,主動適應畜禽的新變化,大力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以更好地發揮沼氣工程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高效作用,促進綠色畜牧業發展和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改善。通過以沼氣為紐帶,積極推廣“生態養殖-沼氣工程-綠色種植”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四川省大中型沼氣工程在滿足用能需求、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環境改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2.1 項目建設周期長,業主申報積極性低
由于大中型沼氣項目申報程序比較復雜,建設周期較長,導致項目工程效益發揮不及時,影響了業主的申報積極性。一方面,大中型沼氣項目從申報到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一般需要2~3年時間,要經歷可研、項目初設、評審、財評、招投標、建設施工和竣工驗收等流程,每一個環節花費時間較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申報成本。另一方面,大中型沼氣工程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工程,涉及發改、財政、農業、國土、環保、氣象、安檢、消防等多個部門,一旦協調配合不暢,就容易影響工程建設進度。
2.2 補助方式不合理,工程效益難以發揮
從生產到用氣,沼氣工程需要經歷工程建設、原料收集儲運、日常管理、后期維護、“三沼”的綜合利用等諸多環節。目前,沼氣工程項目補助主要按照工程管理方式進行,中央預算內財政資金補助主要集中在前期的基建投資環節,對單個項目的補助不超過該項目總投資的35%,而且沒有工程運行經費及終端產品補貼,導致沼氣工程效益難以發揮。由于沼氣工程后期運行管理成本較高,投入不足導致部分工程項目沒能得到專業管護,工程運行效果不佳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沼氣、沼渣、沼液等沼氣工程終端產品商品化開發利用不足,難以維系沼氣工程長期穩定持續運行。
2.3 政策落實不到位,存在行業壁壘現象
雖然國家目前已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也制定了《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調配暫行辦法》等相關政策文件,但這些政策在沼氣領域難以落地,存在行業壁壘現象。例如沼氣發電上網政策,部分電網公司以各種理由拒絕接受上網;部分電網公司對沼氣發電上網收取管理費;部分電網公司同意上網,但不給予政策規定的全額上網補貼等。
3 促進四川大中型沼氣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3.1 調整資金投入方式,提高業主參與積極性
為了提高業主參與積極性,建議根據項目資金量大小適當簡化申報程序,具體可以參照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方式,根據建設標準進行驗收撥付,將“按照項目建設進度撥款”改成“先建后補一次性撥款”。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提高財政資金在沼氣工程總投資中的比例,降低地方配套和業主籌資壓力。可采用前端補貼與后端補貼相結合的方式,由目前的建設投資補貼逐漸轉向產業鏈的關鍵環節補貼,并注重后端補貼,從而還原沼氣產品的商品屬性,推動沼氣從產品到商品的改變[5-8]。
3.2 抓好“三沼”綜合利用,切實發揮沼氣工程效益
“三沼”的綜合利用既是沼氣工程的效益之源,也是沼氣工程的“生命”所在。因此,要切實發揮沼氣工程效益,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認真落實沼氣發電上網標桿電價和上網電量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降低電力公司和天然氣公司并網門檻,為沼氣工程發展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時,要加強沼氣工程建設與土肥、農經、植保和產業發展等項目的整合力度,改變過去單一以氣為主為肥氣并重,實現沼氣工程布局與畜禽養殖和農業產業發展同步科學規劃,主動融入現代循環農業發展大局,服務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此外,暢通全產業鏈條,打通“三沼”綜合利用環節,配套出臺種養結合循環經濟優惠政策,引導企業、種養大戶等市場主體參與沼氣建設運行,實現共建共贏,多方合力推進農村沼氣事業發展[9-10]。
3.3 完善科技支撐體系,實現沼氣工程可持續發展
要想實現沼氣工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沼氣工程科技自主創新的能力建設,加強與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力度。一方面,加強農作物秸稈和養殖糞污混合作為發酵原料的沼氣工程技術研發,積極探索新工藝,推廣玻璃鋼、搪瓷鋼板等新型材料和設備,解決冬季厭氧發酵罐罐內溫度低、產氣率不足問題;另一方面,引入“互聯網+”理念,將自動控制與在線監測技術應用于沼氣工程,建立數據平臺用以監測沼氣工程的運行,實現沼氣工程的智能化管理[11-12]。
參考文獻:
[1] 文華成,楊新元.當前農村沼氣發展的問題與對策——以四川省為例[J].生態經濟,2006(11):70-73.
[2] 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秸稈綜合利用規劃(2016—2020)[EB/OL].(2017-05-09)[2020-09-01].https://wenku.baidu.com/view/88b3d23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e.html#.
[3] 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農業部沼氣科學研究所簡介[EB/OL].(2014-05-14)[2020-09-01].http://www.biogas.cn/CN/R_AboutUs.aspx?tid=a4d292b1-df4f-4848-bf1c-a363ed7e4fab&tnme=%e8%b5%b0%e8%bf%9b%e7%a0%94%e7%a9%b6%e6%89%80.
[4] 張國治,吳少斌,王煥玲,等.大中型沼氣工程沼渣沼液利用意愿現狀調研及問題分析[J].中國沼氣,2010,28(1):21-24.
[5] 仲聲.甘肅省大中型沼氣集中供氣系統碳足跡分析及過程優化研究[J].中國沼氣,2020,38(2):52-59.
[6] 牛振模.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發展趨勢探討[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11):58.
[7] 廖立偉,覃通.大中型沼氣工程運行效率研究[J].智庫時代,2019(31):240,242.
[8] 孫家賓,彭朝暉,樊戰輝,等.成都市規模養殖場沼氣工程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J].中國沼氣,2017,35(4):84-88.
[9] 黃景威,劉通,肖勇,等.云南省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沼氣,2016,34(6):91-94.
[10] 倪萍,孫昊,吳樹彪,等.大中型農業沼氣工程沼液循環回用影響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7,35(4):482-488.
[11] 喬瑋,李冰峰,董仁杰,等.德國沼氣工程發展和能源政策分析[J].中國沼氣,2016,34(3):74-80.
[12] 姚利,郭洪海,付龍云,等.山東省大中型沼氣工程運行狀況及對策建議[J].中國沼氣,2016,34(5):78-8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