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利
摘 要 社會快速發展,帶動各行各業發展,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增大。為了不被社會淘汰,企業應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引入信息技術,實現內部審計改革。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給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部分企業在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容易產生一些問題,對審計工作價值發揮產生影響,不利于內部審計活動更好地發展。基于此,本文結合內部審計的意義,重點分析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促進內部審計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 信息化時代 企業 內部審計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當前部分企業在內部控制管理中,開始引進信息技術。信息化在各個領域得到應用的同時,企業內部審計遭受巨大的考驗,傳統審計工作方式和途徑已經不能適應內部審計發展。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企業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水平已成為迫切要求,需要減少內部審計成本支出,使內部審計具有信息化特點,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
一、內部審計的意義
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成為了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企業實現穩定發展的重要武器,內部審計信息化系統建設對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有重要意義。首先,加強內部審計管理,可以簡化企業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系統是通過使用信息技術規范審計流程,優化審計方式,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水平。通過審計軟件中操作控制權限,在企業內部審計中設置控制點,對內部審計實施過程進行監管,追蹤內部審計工作效果,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時效性。
其次,加強審計管理,可以規范企業內部管理流程。企業實現內部審計信息化,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企業發展,是整合企業各項信息的有效途徑。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改變傳統的內部審計工作方式。如利用計算機系統,輔助內部審計工作開展,整合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各項數據信息。通過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綜合評估審計風險,采取有效對策加以防范,減少風險給企業帶來的不良影響。此外,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提高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水平,改善審計工作狀況。信息技術便于企業管理者優化審計流程,提高審計績效水平。
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信息化程度低
在當前企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工作全面發展的環境下,以財務核算數據為核心的審計項目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的要求,審計工作沒有朝企業經營管理方向延伸,審計對風險的反應和揭露能力有待提高,使得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從外生介入型向內生融入型轉變的效率比較低。
(二)容易產生審計風險
首先,系統風險。信息技術的普及和使用,雖然可以減少原有內部審計風險,但是會增加新的審計風險。一方面,電子信息具有易逝性、易改性特點,增加了信息查找難度,容易產生檢查風險。另一方面,信息系統在操作上容易出現失誤,發生傳輸故障,并且各系統之間連接不充分,引發系統風險。審計系統需要定期更新,對內部審計系統和審計技術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增加了審計風險管理難度。
其次,內部控制風險。在信息化時代下,企業通常把內部控制流程融入審批流程,形成一套網絡簽署機制。一個合理的內部控制流程可以順利地融入系統,是內部審計的工作要點。特別是強調例外事件的處理,也就是利用系統進行控制,還是處于系統之外。核實內部控制在網絡簽署中的設施是否科學、是否存在與現有機制不相符的狀況等。
最后,舞弊風險。信息化背景下的數據傳遞控制存在缺陷,部分沒有經過確認的附件信息被隨意計入系統,導致輸出信息失真。在信息輸出上,電子數據面臨盜用、丟失等風險。在舊的手工系統中,主要采用紙質媒介簽署方式,有利于辨認和追溯。而信息化時代下,因為介質的變化,如果采用非法方式、未經授權、利用系統漏洞等,容易造成電子記錄的損壞,部分情況下不會留痕跡,無法追溯。病毒、操作失誤等,都會導致電子數據與紙質數據不相符,容易產生審計風險。
(三)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欠缺
結合當前情況來看,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階段,因此大部分企業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資金短缺問題。一些企業即便在資金上沒有漏洞,也會面臨其他問題。例如缺少對資金的統籌規劃,資金使用效率偏低,導致企業現有資金的應用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影響企業發展。并且,我國部分企業一般會把硬件設施當作基礎設施,往往忽略了對自身配套設施的研發和建設,使得部分企業的軟件設施建設水平低于硬件設施建設水平,企業建設發展方法不但會占用大量資源,也會影響企業發展,造成資金流動不通等問題,甚至使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停滯不前。除此之外,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時,目光比較短淺,沒有從長遠角度入手,使得企業自身發展與長期發展規模相偏離,無法快速完成戰略目標。
三、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促進內部審計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深入核查信息化系統固有風險
為了減少信息化系統現有固有風險帶來的影響,審計工作人員應對信息化系統中無紙化數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進行全面的評估。首先,審計初期階段,結合傳統審計工作流程,對被審計部門進行全面的調查,不但要掌握被審計部門相關制度要求,還要對被審計部門信息化系統有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業務流程、系統模塊功能。其次,深入認識信息化系統中的內部控制機制,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執行情況。最后,在審計過程中對信息系統運行過程進行有效監管,從事前、事中、事后等多方入手進行控制,便于針對信息系統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對其運行情況進行追蹤檢查,保證信息化系統中審計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及時找出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防范審計風險。
(二)建設審計管理信息系統平臺
在信息化時代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系統主要是在網絡通信技術、辦公自動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配合下形成的一種新型技術手段,把內部審計計劃管理與文書管理等活動和內部審計監管、內部審計分析、內部審計考核等活動有效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內部審計信息化平臺,便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通過建立內部審計信息化系統平臺,可以使審計項目作業與綜合管理標準快速完成。對于企業來說,在內部審計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中,包含辦公門戶系統、綜合管理系統和決策分析系統,且每個系統之間相互獨立和配合,涉及工程審計、財務審計、項目審計等諸多內容。除此之外,在審計管理信息系統平臺中含有綜合管理模塊,該模塊要求具有豐富的審計法規庫、案件庫、數據庫等。并且,還設有審計管理綜合檢查模塊,對企業審計工作業務和執行過程進行檢查,及時找出企業內部審計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處理對策,保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性。
(三)完善審計信息化管理制度
企業信息化建設工作人員應結合企業現有信息化系統進行流程優化,并補充信息化建設模型,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水平。各個企業應該及時收集各部門經營動態信息,做好業務檢查工作,把收集的各項信息記錄到企業內部審計數據庫中。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應定期收集同行業審計工作案例,整合各部門優秀審計報告和審計案例,與其他部門分析交流,提高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質量,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成熟度。在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獲取一定成果以后,相關人員在此基礎上,建立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庫,完善審計信息化管理制度,使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環境更加全面,形成一套完整的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體系,使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管理體系可以為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發展提供支持。
四、結語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中,受到各種客觀因素影響,建設問題頻繁出現,影響內部審計功能的發揮。問題包括內部審計信息化程度低、容易產生審計風險、信息化建設基礎設施欠缺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企業信息化發展。基于此,企業應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加強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通過采用各種有效對策,改善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環境,安排專人負責深入核查信息化系統固有風險,引進信息技術,建設審計管理信息系統平臺,完善審計信息化管理制度,引導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改善企業內部審計狀況,使企業實現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為安徽省煙草公司亳州市公司)
參考文獻
[1] 劉青松,張小有.大數據與企業內部審計融合發展探析[J].企業經濟,2019 (12):61-67.
[2] 黃健存.大數據時代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研究[J].財富時代,2019(11):185-186.
[3] 孫靜,王小靜.大數據時代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問題探討——以電力企業為例[J].中國商論,2019(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