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露 賀陳佳
摘要:在人口高速老齡化的視域下人類對于居住空間的實質性功能需求逐步提高,老年人的康養護理將是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大挑戰。中國畫論中的六法論對空間構建有著一定的審美評價標準,因此力圖將謝赫六法論中的批評體系以及審美原則在室內設計中有所運用,例如“經營位置”,在繪畫中主要強調客觀事物的位置布局,在室內設計中空間形式與功能也是至關重要的。由此可見,經營位置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是有可行性的。
關鍵詞:經營位置;室內設計;阿爾茨海默癥
中圖分類號:TU98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275-03?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95
有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癥是可以預防的,首都醫科大附屬安貞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楠曾坦言藥物治療的效果是有限的,僅能夠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絕大多數情況下,患者需要非藥物治療,比如認知訓練、有氧運動、光照療法、電/ 磁輻射等,環境對患者的影響也尤為重要。目前我國針對于阿爾茨海默癥及一系列特殊人群的室內設計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
我國目前的養老形式主要是以家庭為主,社會服務為輔的形式。對于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家庭來說長時間24小時無間斷的看護已是身心疲憊,如何經營這樣的空間便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本著為看護人員減輕負擔,使患者生活環境利于恢復的初心進行闡述。
一、理論綜述及相關概念
(一)“經營位置”與“布局”
謝赫在《六法》中提出“經營位置”或“經營,位置是也”,“經營”原意為:營造、建筑,“位置”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位置的動作。《詩·大雅·靈臺》:“經始靈臺,經之營之。”經是度量、籌劃,營是謀畫。謝赫借來比喻畫家作畫之初的布置構圖。在現代居住空間設計中,大部分學者將“經營位置”稱為“布局”。
構圖要講究開合爭讓、計白當黑、點景,現代居住空間設計的布局也是如此,不同的空間布局有著不同的使用功能,此功能也有主次之分、大小之別。通過色調、光源、家具等設計元素區分空間功能,使每一個空間都是一個局部的個體,通過設計元素的把握又將每個單獨的個體聯系在一起,又稱為一個整體的居住空間。因此,在居住空間設計中將“經營位置”稱為“布局”。
(二)阿爾茨海默癥
中國科學報記者李惠鈺描述“阿爾茨海默病,就像在人腦中放了一塊橡皮擦,一點點抹去患者過往十幾年的記憶,‘孤零零地走向人生的終點”①。確實如此,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上以記憶障礙為主,隨之逐步發展為失語、失用、失認、視空間技能損害、執行功能障礙以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面性癡呆表現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歲以前發病者,稱早老性癡呆;65歲以后發病者稱老年性癡呆。
《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有一位癡呆癥患者產生。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癡呆患者,其中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預計205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1.52億。在我國,目前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患病人數將超過4000萬,比加拿大的總人口還要多。②
二、“位置”與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生活的交融
在繪畫中,“經營位置”中的“位置”主要是具體物象的位置。在此的“位置”既是具體物體的位置,也是情與記憶在人思緒中的位置。
(一)遺忘的“家”
阿爾茨海默癥臨床表現主要是記憶力減退,隨之逐步不記得自己的家人以及住址。往往人們認為這樣的癡呆表現是人逐步衰老產生的自然蛻變,并沒有引起重視,使患者病情逐漸加重。有資料顯示居住“環境”有助于抑制、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換言之,生活環境是否一定程度上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記憶有影響呢?筆者認為是有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家的情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生活了幾十年的家,是閉著眼睛行走也不會有碰撞的地方,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在《夢想改造家》節目第6季第4期“阿爾茨老人之家”中,主人公是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總是“離家出走”會不記得回家的路,會不記得身邊的兒女,卻忘不了自己家的“門”、“椅子”。
“家”真的被遺忘了嗎?事實是沒有。患者們往往會記得一直生活的地方,記得最重要的人,只是這樣的記憶被藏在了心底。走到家門口,看見“門”就在那里,那里便是家。坐在常年坐的椅子上,與子女回憶往事那便是家的溫暖了吧。
(二)心底的“愛”
患有阿爾茲海默癥的老人逐步的遺忘使其普遍沒有安全感,也會因為無法完成的瑣事責怪自己。如何通過設計一定程度的滿足場所帶給患者的安全感呢?試想讓一切不那么復雜是否就能夠讓患者有來自環境的安全感呢?在許多比我國提前進入老齡化的國家也對此做了許多研究,尤其是日本。
由于日本人口老齡化早于我國許多年,在針對于阿爾茨海默癥老人生活環境的研究較多,在綜藝節目《奇遇人生》中記錄著周迅赴日本探望阿爾茨海默癥老人的情景,由于子女工作繁忙等原因不能很好的照顧老人,選擇將老人安置在老年之家。老年之家里的燈光,動線,聚集的場所等等都進行了特殊的設計,使老人逐步接受、融入到這樣的環境。簡單的白墻,柔和的燈光,使得老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當中,唱回憶里的歌、講述過去的故事等都在不停地呼喊著老人心底的“愛”。
(三)喚醒的“情”
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的情感很敏感。其實遺忘的事情一直停留在老人記憶里的某一個位置,需要被喚醒。如同詩中描述見或不見、想或不想他都在那里,不曾離去。情需要被喚醒這也許就是“舊物改造”的興起原因吧。“舊物”對于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來說尤為重要,那就像是人們行走在陌生道路上的指路牌,是一個標志。
三、怎樣“經營”兼顧護理人員的空間設計
針對于老年人及殘障人士的無障礙設計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幾乎人人都能夠提及一二。是否這樣的無障礙設施就足夠了呢?當然是不夠的。到了中老年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水平會逐步下降,會因為聲音、溫度、光照等環境因素影響睡眠與生活習慣。因此這些都是在“經營”空間“位置”的時候應該考慮的。
(一)設計定位
討論設計定位,首先要討論設計的受眾。在此,筆者主要針對于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及其陪護進行設計討論。絕大多數需要進行家庭環境改造的情況是基于環境無法支持照顧老人,因此這類設計需考慮到老人的實際情況,家庭人數,陪護人員的需求等。不同的人群、家庭環境等因素會產生對生活環境不同的需求,由此準確的設計定位是在設計之初尤為重要的一步。
(二)生活行為特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這樣的習慣并不會因患病全部改變,相反很多習慣會被“執拗”的堅持。由于患者的認知水平會逐步降低,對于時間的感知方式便是燈光。很多家庭由于家里的燈光過于明亮,照顧者害怕老人起夜看不見便徹夜通明,老人經常在夜晚離家出走。由于到了患病的中后期,絕大多數老人會因為無法獨立完成吃飯、喝水、如廁等生活基本所需時,產生易怒、暴躁、焦慮等情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與正常老人不同的生活特性。
針對中國的養老形式,絕大多數家庭依舊是居家養病,由子女撫養。這些陪護者絕大多數在50周歲以上,不同程度的出現衰老的情況。因此居家環境對于老人們老說很重要,在為這類人群設計時,應考慮其生活行為的特性。
(三)空間功能特性
不同的空間設置會展現出不同的空間功能,也會形成其特有的“標志”與象征意義。例如:見到床會聯想到臥室、看見馬桶會聯想到廁所、看見灶臺會聯想起廚房。空間本是沒有特殊功能的,當人們給予他特有的設施他便有了自己的功能特性。如何將空間的空能完全利用,便需要設計者的苦心“經營”了。每一個柜子的預設功能、空間大小、設置高度、開關方式都是需要結合使用者來進行的。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中老年改造、裝飾家庭居住空間的絕大多數人將是其人生中最終的改造。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遇見性,不易過于復雜。年輕人裝飾新房時也應考慮至少有一間適老性臥室空間,方便日后使用。適老性臥室與普通臥室的區別在于助行走扶手(形式多變)、夜間起夜燈的設置、衣柜不宜太多過高的疊放區設置可升降掛衣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設置廁所等等。這一系列特殊的考量,便給一個空間給予了“適老”的特殊空間功能。
四、適應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與護理人員的居住空間
隨著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步入、逐漸步入人口老齡化,人們對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越來越關注,尤其是患有阿爾茨海默癥以及失去自理能力老人的生活質量。一系列專家學針對于如何改善和保護老年人睡眠進行了一系列研究。湖北醫藥學附屬太和醫院的蹇正清通過實驗發現,音樂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睡眠質量。樊惠穎的研究所指出,懷舊療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緒、認知障礙和健康狀況。2011年,荷蘭的Marianne M.Sinoo等學者通過對荷蘭養老院光照環境的評估,發現高色溫、高照明度的光環境可以積極的影響人的生物鐘,能夠一定程度的延長人們的睡眠。
(一)陳設的選擇與“布置”
使用功能存在于空間及家具本身,直接向人們提供使用便捷、防護安全的服務及滿足生活需求。針對于患者與護理者而言,安全至關重要。因此在家具能夠滿足功能需求的情況下竟可能的選擇圓角家具。空間內的陳設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空間的屬性,就拿椅子來舉個例子,椅子在我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形成了許多心理暗示。如圖1所示,使人聯想到的是室外空間,如圖2所示,使人聯想到電腦,如圖3所示,給人家的感覺。這些都是人們日積月累形成的無文字的標志。針對于記憶力逐步衰退的患者應選擇設計簡單高度合適的陳設,便于辨認與使用。
(二)強弱光源規劃與“布置”
由于患者視力逐步衰退,因此過道與房間光源應接近自然光源,并選擇可調節亮度的光源為佳。起到引導老人建立生物鐘的作用。在燈具的布置上盡可能的隱藏點光源,避免老人直視對其視力造成影響。根據實際情況,可適當安裝感應燈方便老人起夜。
在常規空間中照明可分為四個層次,環境照明、工作照明、焦點照明、裝飾照明。針對患者及護理人員居住的空間應減少焦點照明并選擇亮度高色溫適中的燈具進行公共區域照明。在臥室中應選擇亮度適中色溫柔和的燈光進行照明,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可調節燈具。
(三)色彩與材選擇與“布置”
色彩選擇在整個設計中由為重要,色彩能夠給人們帶來直觀的視覺感受,因此不同的設計風格色彩的運用上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區別。色彩的明度與純度也會引起人們對空間印象的錯覺。顏色的重量感取決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給人以重的感覺,明色給人以輕的感覺。③因此針對于患者應采用色彩明度較高的色彩,例如乳白色與米白色。材質上選擇木質與布藝等使人有與自然有關聯的錯覺,從而達到溫暖且的效果。
(四)植物選擇與“布置”
室內的綠色植物可以加強室內外的溝通,使老人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內產生的孤獨感。綠色植物也并非越多越好,也并不是所有的綠植都適宜家庭使用。在選擇綠植時應選擇不易吸引蚊蟲,易打理的。在擺放時應避開過道,盡可能擺放于老人不易碰撞的位置。
五、總結及展望
針對阿爾茨海默癥老人及其護理者的室內空間“經營”筆者還只是初探,在日后逐步家庭化、旅行化的養老模式中室內設計至關重要,好的室內設計能夠給人們帶來生活的便利,相反擇會添加麻煩。智能化的設施以及設計者對中國傳統文化切身的體會,未來設計會更加的具有空間成長能力。
許多文人墨客早在其作品中闡釋什么是適宜居住的空間,例如《林泉高致》“世之篤論,謂山水有行者、有渴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如此,皆入秒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雖是論畫,但其對生活環境的期許盡在其中。這也正是如今人們都向往的生活模式。因此對美術文獻的學習也尤為重要。
注釋:
①李慧鈺.阿爾茨海默病:“記憶殺手”可預防[N].中國科學報,2019-9-30(006).
②劉喜梅.阿爾茨海默病有了“中國處方”[N].人民政協報,2020-1-8.
③張明,姚喆,沈婭.室內陳設設計[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11):45(2019.8重印).
參考文獻:
[1]?? 朱旭靜,李明霞.影響老年癡呆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及干預對策分析[J].右江醫學,2018(04).
[2]?? 張哲元.談現代居室設計中的位置經營[J].藝術教育,2011.[3]徐彬“.經營位置”與景觀設計的人性場所[J].美術研究,2015.
[4]?? 徐彬“.經營位置”與濱河景觀設計的人性場所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1.
[5]?? 程倩.謝赫“六法論”在現代展示設計中的表現探究[D].濟南:山東藝術學院,2019.
[6]?? 柯淑芬.老年癡呆治療性環境篩查表的漢化及初步應用研究[D].福州:福建醫科大學,2014.
[7]?? 羅紹華.老年癡呆養老院建筑設計初探[D].重慶:重慶大學,2015.
[8]?? 劉子裕,劉衛軍,楊漢立.室內陳設設計與環境藝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
[9]?? 劉爽,陳雷.居住空間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10](美)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3情感化設計[M].何笑梅,歐秋杏(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