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梅
(山西財貿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田徑運動和人類發展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農耕漁獵時代的一種體育運動。田徑運動是各種運動會上的常駐項目和基本比賽內容。在田徑運動中,要想取得好的成績,體能訓練非常重要,能幫助運動員鍛煉良好的體能素質,避免身體在超負荷運動中造成身體健康的損害。因此田徑訓練中的體能訓練是一項值得研究的課題。該文主要分析了體能訓練對田徑訓練的意義和價值,深入探討了日常田徑訓練中體能訓練的現狀,結合對體能訓練的關鍵技巧類型,以問題為導向,提出了優化改進田徑訓練中體能訓練關鍵技巧的對策和建議。
田徑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人們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在和大自然進行抗爭獲得生活資源的過程中,人類需要以走、跑、跳、跨等多種運動技能來跨越障礙、躲避野獸攻擊、追捕獵物等。之后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雖然已經不需要用這些原始運動技能來獲得食物,但是人們把這些動作以體育活動、運動競賽的形式保留了下來。田徑運動會是目前開展最為廣泛的運動會類型。現代田徑運動已經發展為40多個單項運動項目,包括跑、跳、競走、投擲等,還有這些項目組合而成的全能運動。田徑其實代表了兩個方面的運動,其中以時間作為計算成績方式的跑和競走的項目,稱之為“徑賽”;以高度和遠度為計算成績方式的跳躍、跳高和投擲項目,稱之為“田賽”,所以從概念上看田徑訓練是指對所有田賽、徑賽、全能賽所進行的訓練內容。田徑運動主要是需要比速度、比耐力,因此對運動員的速度、爆發力和耐力等體能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在奧運會上,田徑運動是最能體現體育運動“更快、更高、更強”理念的比賽項目之一。
田徑運動項目作為以速度、耐力等體能指標為主導的項目,其訓練方法在體能訓練中有最具體直接的表現。體能訓練在田徑運動項目中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能幫助運動員減少運動傷病的發病率,延長運動生涯時間。體能是開展田徑等運動的基礎,沒有良好的體能基礎,往往難以提高運動技巧的學習效率,還非常容易因為身體不能適應高強度的訓練導致出現運動傷害和意外事件。體能訓練在預防運動損傷中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田徑訓練必須要加強力量訓練、平衡訓練等,這樣不僅能避免出現損傷,還能在損傷發生后,減少再次出現的可能。耐力素質訓練、柔韌素質訓練能幫助運動員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第二,能幫助運動員取得更好的競賽成績。運動訓練是一種綜合訓練,包含有體能、技能、心理和戰術等多種內容。其中體能訓練能讓田徑運動員的身體結構更適應田徑競賽的需要,塑造適應田徑表示需要的身體形態和機能。第三,能幫助運動員更適應高強度、大負荷的運動和比賽。長期重復性訓練并不能促進田徑運動員的運動機能提高,必須不斷增加強度和負荷,才能幫助田徑運動員提高競技水平。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員只能通過體能訓練才能適應這些不斷加碼的負荷和訓練強度。
我國對體能訓練的認識相比較國外起步比較晚,特別是田徑項目,國內發展始終落后于國外。在20世紀80年代,田徑界針對國內冰雪運動快速崛起于冬奧會并取得好成績的現象進行調查后發現,體能訓練是幫助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基礎,因此田徑界也開始關注體能訓練。開始對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三從一大”訓練思想和原則進行不斷優化基礎上推進體能訓練,但總體來看,國內田徑領域的體能訓練還是存在科學認識不足、訓練效率不高的情況。21世紀以來,田徑訓練中更加重視體能訓練,提出運用科學思維,以最小投入獲得最佳訓練效益的思想。經過數十年的時間,該訓練思想已經得到很好的實踐。但是對比某些體育大國可以看到,國內田徑運動中的體能訓練還是存在對訓練信息科學利用率不高,對訓練成效把握不全面的問題。
體能訓練是一種動態化的訓練,受到多層面、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必須采用立體思維對體能訓練進行深入研究,才能有效發揮出體能訓練的綜合效果。國內田徑運動研究領域將體能訓練認為由身體機能、運動素質、專項所需的3種訓練內容組成。但是在具體訓練中,教練往往對體能訓練中這些訓練的結構占比理解不深入,并沒有意識到怎樣才能讓這些訓練類型發揮出各自作用。田徑運動員往往在體能訓練中,比較關注身體素質,卻忽視了機能的平衡綜合發展。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于教練對體能訓練的認識不深入,傳統的師徒傳授、經驗主義和感性認識在訓練界比較普遍。有的教練認為田徑項目需要良好的耐力,主要進行力量和速度上的耐力訓練就行,不需要依據神經系統的整體機能設計訓練方案。這種訓練方式比較粗放,也導致田徑訓練中的體能訓練沒有進入系統化發展的新階段。
田徑運動項目首先是對運動員的耐力有很高的要求,如越野、馬拉松等項目。但是運動員的耐力訓練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穩扎穩打的訓練過程。耐力訓練的技巧最主要的就是要保證體能的穩定和持續。在訓練中,教練要幫助運動員在掌握基礎的訓練方法,特別是針對田徑運動中長時間的運動過程,引導運動員采用鼻子呼吸,適應身體變化進行呼吸節奏的調節,將急促的呼吸變得更加緩慢、平和、穩定。在田徑運動中要掌握對速度的控制,才能有更好的耐力支持跑完全程、跑出好成績。運動起步階段不要過度發力猛沖,在中間要科學調整適應身體特點的平均速度,在最后階段要抓住時機進行全力沖刺。在耐力訓練中,不僅要抓好基礎訓練,還要采用專項訓練,針對運動員身體的特點,比如有的比較僵硬,要增加拉伸訓練、柔韌性性訓練,從而幫助學生在田徑競賽中實現突破。
田徑訓練中的運動爆發力訓練是體能訓練的重要內容。這是因為很多田徑項目對爆發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日常訓練中可以采用、蛙跳、高抬腿等多種訓練來側重性強化爆發力訓練。特別要針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組訓練。比如體能素質比較好的,就可以采用做15個蛙跳休息30s,再做15個蛙跳的訓練內容,素質差一些的可以酌情減少數量。在訓練中要注意蛙跳的姿勢正確,避免蛙跳讓身體出現損傷。教練在爆發力訓練中,一定要督查運動員按照計劃完成每天的訓練量,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形成身體內部機能的逐步提升。運動員也要注重對把爆發力訓練強度的把握,結合項目競技需要,制訂科學訓練方案,針對不同的肌群進行有效訓練。
田徑運動不是只需要力量的魯莽運動,而是需要很高運動靈敏度的競技項目。在田徑運動的體能訓練中,運動靈敏度主要是在步長、步頻的訓練中進行。這兩個指標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定指標,需要根據不同的訓練狀態、運動員的個人素質來進行判斷調整。教練要通過對運動員的個體分析,找到每個人不同的步長、步頻的訓練目標。從田徑訓練中可以看到,運動員的步長主要是由運動中腿部后蹬的力度、后蹬的防線、手臂擺動的力量、身體髖部的靈活度來共同決定。可以采用臺階跳、負重跳、換腿跳等方式增強步長技巧,通過高抬腿、收腹跳等訓練提高步頻技巧。
田徑運動中的體能訓練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效果。這種重復度高、單一枯燥的運動往往會讓運動員產生一定的厭戰情緒,沒有堅定完成訓練計劃的信心和決心。運動員的意志和信念,是影響體能訓練技巧是否能取得效果的重要基礎。因此,在日常的訓練中,教練要注重運動員思想品格的培養訓練。
運動員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每個運動員的運動素質發展中都有屬于自己的專有敏感階段和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開展體能訓練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運動員綜合素質發展的黃金期。教練在日常訓練中一定要強化對運動員身體指標、運動效果的動態跟蹤,抓住每名運動員運動素質爆發式增長的關鍵時期,促進運動員的體能素質獲得快速提升,取得更好的效果。
田徑運動中的體能訓練通常都是高強度、大負荷,但是這種指標必須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可行性分析后,才能幫助運動員在體能訓練中,不僅獲得最佳的攝氧量,掌握最好的技術動作,也有效提高體能訓練的效果。教練的訓練方案要有針對性,不僅幫助田徑運動員提高身體肌肉力量和組織結構,更能不斷刺激運動員體能訓練實現更高的目標。
田徑體能訓練中,要采用靈活機動的訓練方法,特別是要把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結合起來,在保證運動員圓滿完成一般訓練的基礎上再開展專項訓練。這種融合也能很好地解決體能訓練中重復單調的問題,避免運動員的訓練疲勞感。
要保證田徑運動中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必須要突出訓練過程的規范性和可控性。規范性就是要圍繞運動員的體能訓練關鍵技術的薄弱環節,提供科學指導下的規范訓練方案,避免以經驗主義來指導訓練。可控性就是要幫助運動員始終處于科學指標的指導下,不會出現訓練方案上的偏離。
田徑運動體能訓練中,必須高度重視體能訓練的關鍵技能指標,結合運動員的個體特點,采用科學高效的體能訓練方案,通過培養運動員堅定的信念和意志,抓住運動員運動素質培養的關鍵時期,科學控制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強度,突出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的有機結合,有效提高運動員體能訓練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