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航 豐碩
(1.山東農業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泰安 271018;2.山東農業大學經管學院 山東泰安 271018)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醫學模式從單一的醫療救治,逐步擴展到生物醫學、心理醫學和社會醫學等方面。而在現代社會,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因素已不僅局限于急性傳染病,人們逐漸開始關注慢性疾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習慣所帶來的器官損害。由于現代生活方式的弊端和升學考試、就業壓力等原因,大學生體質連續30年呈下降趨勢,形勢不容樂觀。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是教授學生體育運動技能的重要環節,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的改善,需要一個科學的、規范的管理體系,進而為培養體育意識和傳授運動技能等體育教學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20世紀中期,美國醫療保險業首次提出了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的概念,并開展了系統的健康管理實踐。通過健康評價,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指導人們自我保健,對健康進行全面管理。美國高校形成了從體育衛生模式,到健康教育模式,再到大學生對健康促進模式的三段式健康管理體系。
歐洲各國的健康管理是從公立的醫療體系開始發端,繼而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來實行雙元化健康管理模式。其中,成效卓著的當屬芬蘭健康管理模式。它是以居民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為依托,從日常生活的飲食、鍛煉等方面進行合理的健康引導,進而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從家庭教育開始著手,滲透到每一個高校在讀學生的生活方式,使其在社區的健康管理大氛圍中自主進行健康約束。
健康管理在中國起步較晚,21世紀初,我國建立了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健康管理的目的是投入最優化的資源以獲取最大的健康效益。十八大對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進行部署,并提出了要求。“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全民“大健康”建設,要將群眾的健康管理水平放在國家戰略高度。“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將重點從醫療救治轉向預防管理,采用非藥物方法結合干預和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等方法,對全民的亞健康狀態進行干預、風險預警,不斷提高民眾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識,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隨著多種傳染疾病在全球范圍內肆虐,人們也越發重視健康,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梁之才,幫助學生樹立完整的健康觀念和強健其體魄,建立健康管理體系,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傳統的高校健康管理模式,是高校通過對學生的體檢、體育教學和體質測試等方式進行的。而構建高校體育健康管理體系,應該是用科學的數據處理等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規劃與管理。
健康體檢是前提,健康評估是手段,健康干預是關鍵,健康促進是目的。高校可以利用廣播、互聯網、宣傳欄、座談會等多種宣傳途徑,向大學生講解體育健康管理體系和簡單易懂的日常健康常識與健康理念,營造校園健康文化氛圍。
建立高校體質測試中心,對學生身體數據進行跟蹤極具可行性。劉國春(2017)對2833名本科生4年的體質健康測試數據指標變化進行了有效的跟蹤,發現男、女學生總成績在大一時處于低谷,大二時處于峰值,之后逐年下降;身體形態指標上,BMI值在合理區間,女生的體質通常偏瘦;從身體機能上看,學生肺活量指數逐漸上升;而身體素質上,大學生身體素質大一時處于低谷,大二時處于峰值,而后逐年顯著下滑,男生的上肢力量和耐力素質普遍較差。
構建高校體育健康管理體系,建立學生身體素質測試數據庫,比傳統的體檢、體質測試更科學、全面。只有科學分析,精準教學,發展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培養體育愛好及終身體育健康觀,才能更好地實現“健康中國2030”戰略。
高校健康管理體系的構建,既是將學生的健康狀況納入全面監管,也是對國家要求的“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深入落實。
高校體育健康管理體系收集、匯總大學生健康管理信息調查表、體質測試、教師的教學反饋等信息,并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的健康狀況進行監測、評估、干預。然后運用文獻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歷史分析法與專家訪談法等方法,科學地探討構建大學生健康管理體系的理念,以及建立起健康管理檔案的理論依據、基本原則,技術上可以運用Excel、SPSS等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
高校要統籌協調,將校醫院、體質測試,以及體育教育部門統一為三位一體的健康信息管理模式,做到高校體育健康管理服務由“一元”到“多元”的全面發展,加強健康管理體系的連續性與協作性。
近年來的研究數據表明,我國高校男、女生的身高、體重的生長,有明顯的正向發展趨勢。校醫院是高校衛生工作的職能部門,工作全過程要以預防為主要的工作方針,以提高師生的健康水平為宗旨。校醫院將學生的體檢信息、就醫信息進行整理,并根據學生的體質狀況、受傷部位等進行排序、匯總,然后遞交給健康管理中心,分析普遍問題和學生個性化問題,為健康數據的綜合處理提供一手的信息支持,指導中心再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專業的健康指導意見。
體質測試中心積極開展高校學生的體質監測工作,通過體質健康測試,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肺活量、心肺功能、有氧耐力、無氧耐力及爆發力等身體功能進行體質測試,收集并整理繪制出個人體質發展的曲線圖,定制專屬的健康管理APP,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通過互聯網及時對大學生的體質進行測量和評定,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根據個人身體情況,給予運動、健身等個性化的指導,進而科學地干預大學生的體質發展。
體育教育部門將依據健康管理中心從校醫院和體測中心收集到的健康數據,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優先彌補學生的體質健康短板,使學生體質得到均衡發展。體育教育部門對體育教學及體育健身效果進行評價,讓學生依據運動處方進行身體鍛煉,并將學生的課堂運動情況、測試等數據反饋給高校體育健康管理中心,形成一個良好的閉環模式。
校醫院、體質測試和體育教育部門要做好部門間的配合工作,系統的指導包括幫助高校大學生制訂切實可行的作息,形成健康的生物鐘,養成不在床上看書、玩手機或者用電腦等良好的生活習慣,設計如何布置有助睡眠的環境,優化膳食結構,監測睡眠質量等日常的細節性工作。梳理出學生整體體質健康狀況發展趨勢,高校體育健康管理三維架構下的多元互動,可以循序漸進,逐漸深化,更好地為高校體育教學、學生免疫力增強保駕護航。
在“健康中國2030”背景下,要改變大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就要提高體育健康管理體系的公共認知度和接受度,改變傳統的觀念,加強政府、高校的重視和支持,提升健康管理者自身的修養,將規范化、個性化的健康管理系統,作為大學生的健康數據科學分析和干預的工具,不斷促進大學生的健康行為管理,建立終身體育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