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旺 李樹偉 馬志君 葛菁 陳學海 牡丹江師范學院
多媒體設備的普及,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線上互動的增加等都是高校教育領域的變革和創新。高校體育教學對于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其運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教學觀念的轉變和素質教育的推行,高校人才培養中對于體育教學的重視度也明顯提升。蔣南翔校長曾經說過“為國家健康工作五十年”[1],這也成為很多科研人才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體育鍛煉必不可少。在“互聯網+”背景下,推進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是緊跟時代步伐的選擇,也是提升教學有效性和教學質量的關鍵。通過統一的平臺建設和教學資源共享,能夠促進高校體育教學創新和發展。
搭建統一的教學平臺,能夠有效整合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促進處于不同地域的高校教學資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跨越時空限制,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搭建統一的高校體育教學平臺,需要教育部門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各地高校參與平臺建設,共享教學資源。這樣也能夠彌補部分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提升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整合高校體育教學資源,可以通過拍攝視頻和微課等形式,同時還可以整合海量的線上教學資源,接入慕課平臺等。這樣也能夠形成“線上+線下”資源整合,為學生體育鍛煉和學習提供更多的資源支持。搭建統一的教學平臺,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還需要高校投入足夠的資金和關注,要求高校管理者重視體育鍛煉在大學生教育中的作用,繼而優化教育資金配置,為對高校體育教學資源的信息化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促進相應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和完善。
當前,高校學生習慣用各類軟件進行自主學習,“碎片化學習”已經成為一種趨勢[2]。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中還應該推動專門的教學軟件建設,引導學生利用好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將動作示范制作成視頻,然后上傳到教學軟件中,讓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來展開體育學習和鍛煉,更為仔細直觀地掌握動作要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軟件上進行理論教學,借助新型傳播方式,將枯燥的理論教學生動化,這樣也能夠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質量。
目前,KEEP軟件是廣受歡迎的一類體育鍛煉軟件[3],高校體育教學中可以參考這一軟件的設計,將教學資源加以整合,最終實現教學鍛煉相結合的模式。在體育教學軟件上,學生可以獲取到海量的教學視頻支持,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碎片化時間情況自主設計鍛煉和學習計劃。與此同時,教學軟件還可以記錄學生的學習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反饋給教師,為學情分析提供數據信息支持。教學軟件的應用還能夠促進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觀看相應教學視頻時,學生可以通過彈幕形式或者評論形式與教師以及同時觀看視頻的同學討論,這樣能夠提升線上教學的活躍性和互動性,也能夠讓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教學節奏和方向。教學軟件中討論社區的建設和維護,也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打卡”視頻和圖片,讓學生將體育鍛煉和學習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當中,這也能夠增強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的主動性。總的來說,高校體育教學軟件的建設,能夠徹底改變高校體育教學環境和模式,讓其搭載上互聯網發展的“快車”,促進教學資源的信息化建設以及師生互動的發展。
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需要始終圍繞著學生主體地位展開,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夠體現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在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注重建設的個性化,滿足學生的多層次學習需求。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或者軟件技術等對高校學生體育素養和能力進行測評和調查,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進行全面掌握。在這之后,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類,采用隱性分層教學的方式,為不同學生推薦不同的體育鍛煉和學習方案,做好周一到周五的規劃。學生可以在規劃指導下,循序漸進地提升體育鍛煉能力和理論知識水平。除此之外,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將高校 體育教學資源劃分為不同的模塊,為學生提供參考性建議。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可以自主選擇體育教學資源,這樣也能夠滿足學生多層次學習需求,將被動體育教學變成主動體育學習,能夠更好地發揮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的作用。
綜上所述,高校體育教學對于學生發展和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體育教學資源的信息化建設更是當下的必然選擇。教學平臺的搭建、教學軟件的開發以及個性化方案的提供等,都是高校體育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有效路徑。統一的教學平臺能夠平衡教學資源分配,移動軟件開發能夠實現碎片化學習,個性化方案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滿足其學習需求,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大有助益,能夠為高校體育教學帶來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