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雪蓮 江蘇省豐縣孫樓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
籃球是小學體育學科的重點教學內容,這項運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針對小學生貪玩好動的性格特點,在小學體育籃球課中有效應用游戲教學法,對激發學生的籃球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籃球運動技巧、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均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筆者通過分析游戲教學法在小學體育籃球課中的應用問題,制定合理的游戲教學策略。
小學生對籃球運動通常抱有兩極分化的態度,性格比較內向、身體素質比較單薄的男生與女學生大多對籃球不感興趣,而性格活潑、運動能力出色的男生則十分熱愛籃球。由于小學生的實際學情存在差異,體育教師在實施游戲教學法時,應當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學習訴求。但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體育教師均采用了“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無論男女學生,都要參與到同一個游戲活動之中。在此情況下,部分學生因為缺乏興趣,通常會以應付公事的態度來參與游戲,導致學習的效率低下。除此之外,有些教師設計的游戲內容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例如讓學生帶球跑步,比較誰能最快達到終點。這一類游戲活動對有籃球運動經驗和身體素質出色的學生比較有利,身體素質單薄的男學生和女學生會因為游戲規則的限制而不斷失敗,很難得到良好的游戲體驗。
游戲教學的優勢在于趣味性強,能給學生帶來新奇的學習體驗。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設計的游戲過于單調,多為一些司空見慣的游戲類型。例如比誰的運球數多、比誰帶球跑的快、比誰投籃命中最多等等。由于游戲內容太過常見,小學生在滿足最開始的獵奇感后,就會產生審美疲勞,逐漸消磨掉參與熱情。除此之外,單調的游戲活動也很難滿足小學生的多元化訴求,這也是體育教師在籃球教學中需要重點改進的問題。
由于籃球運動相對比較劇烈,小學生又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期,其關節、肌肉、韌帶、骨骼都比較脆弱。因此,對于籃球課程而言,安全防護工作是重中之重。有些教師在組織游戲活動時,只注重教學的趣味性,未在安全防護工作上做好充足的準備。一旦小學生出現意外,很容易釀成比較嚴重的教學事故,從而對學生的身體發育造成深遠的影響。即使學生的身體未受重傷,其內心也會產生嚴重的心理陰影,繼而產生抵觸、畏懼籃球運動的情緒,不利于籃球教育的開展。
許多教師對游戲教學抱有錯誤的態度,認為游戲活動是一種調節課堂教學節奏的手段,對游戲教學缺乏科學的規劃。由于教學的目標不明確,小學體育籃球課堂的游戲活動大多組織的比較隨意。在這種情況下,籃球游戲會成為一種消磨課堂時間的工具,小學生很難在游戲中得到良好的學習收獲,教師也會浪費寶貴的教學時光。
若想在小學體育籃球課中有效應用游戲教學法,體育教師首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能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訴求,來合理調整游戲的內容。對身強體壯、性格外向男學生而言,游戲應以團隊合作和競技作為核心。教師可以為學生分組,組織團隊對抗賽之類的游戲活動。例如,以10分為基準,讓各個小組打一場3v3的半場積分賽。對身體素質薄弱的部分男學生而言,游戲不宜過于激烈,教師要以球感的訓練作為核心。例如,教師可以教導學生一些街頭籃球的花式運球方法,或者蒙上學生的眼睛,讓學生嘗試在黑暗中挑戰籃球的基本技術。對女學生來說,籃球教學不宜遵循專業化的標準。體育教師可以別出心裁,將籃球教學與女生喜歡的跳房子、跳皮筋、跳繩等活動融合在一起,全面優化女學生的運動體驗。綜合以上論述,以因材施教作為游戲教學的核心原則,讓游戲活動能符合每一類學生的運動特點。不僅有助于籃球教育的開展,也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這項運動的魅力。
如今,網絡技術十分發達,教育信息也十分豐富。體育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技術,了解多種多樣的籃球游戲素材,充分拓展自己的教育視野,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選擇。例如,網上可以搜索到比較流行的籃球傳接球游戲“溜猴子”,游戲規則為:以8-10人為一組,通過抽簽的方式選擇出1-2人作為“猴子”。其他人分開圍成一圈,在空中隨機傳球給別人,擔任“猴子”的學生負責搶球。如果“猴子”碰到球,則傳球者視為失敗,轉變身份為“猴子”。若球在地面彈起,負責接球的學生判輸,并與圈中的一名“猴子”互換位置。以此為例,在網上可以搜索到的籃球游戲素材十分豐富。無論熱身、教學、娛樂,都能做到面面俱到,為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學生帶來多種多樣的學習選擇。
體育教師在安全管理工作上落實不到位,主要因為游戲教學的流程不夠完善。教師在開展游戲式的籃球教學工作時,于備課階段,就要全面規劃好教學環節。對此,體育教師首先要對運動場地、運動道具進行全面的視察,檢查場地是否濕滑,籃球道具有沒有出現缺損的情況。其次,教師要在醫療工具上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如防止流血的繃帶和酒精,能簡單處理傷口的云南白藥噴劑,都要預備好充足的藥量。其三,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前進行科學的評估,針對性調整游戲教學的強度,不超出小學生身體的承受上限。其四,游戲前后注意熱身和整理的過程。例如,在游戲前,教師必須要抽出5分鐘的時間,帶領小學生做好壓腿、下腰等伸拉韌帶的熱身工作。在完成教學后,為學生介紹拍打身體肌肉這一類緩解身體疲勞的按摩方法。簡而言之,體育教師要保障整個游戲教學環環相扣,避免一系列的活動風險,這樣才能為游戲教學法的順利開展做好全面的保障,為學生營造安全、和諧的籃球學習環境。
籃球游戲活動的開展應當做到有的放矢,體現出一定的目的性。在設計游戲活動之前,教師應當意識到籃球游戲的組織目的,能對學生的籃球技術、身體素質起到哪些訓練的作用。例如,為了培養學生運球、控球、護球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運球互擾游戲活動。規則為:選在一塊邊長為5米的正方形運動場地,要求場地中站3-5人,每個人手中持有一個籃球。在這個場地中,每名學生要保障自己在不走步的前提下一直運球。同時,還要在運球的同時用手去擊拍其他人的籃球。規定:當學生手中的球被人拍落,或者學生被逼出了場外,視為失敗。如果學生走步,或者拍球中斷,也視為失敗。失敗者要離開場地,由其他的學生補進,以不斷保持著游戲的快節奏。再比如,為了培養學生的耐力、爆發力,教師可以組織踩線追逐游戲。游戲規則為:以20人為基準,19人踩著籃球場地所有的白線逃跑(包括三分線、罰球線圓弧),如果學生脫離白線,判定為失敗。而負責追逐的人,同樣要求沿著白線奔跑,目標為捕捉其他的成員。通過這項游戲活動,不僅對小學生耐力、短跑等素質的培養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也能迅速熟悉籃球場地。體育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大綱,確定授課目標。并以此為核心設計游戲環節,將枯燥的籃球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將復雜的籃球技術講解的通俗易懂。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對學生全面的發展起到積極性的影響作用。在籃球課程中融合游戲元素,可以讓運球、帶球等基本的練習動作充滿趣味性,營造出趣味盎然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帶來愉悅、快樂的運動體驗。這可以激發學生籃球運動的主觀能動性,促進體育運動的發展和學生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