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清泉學校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夠適應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這一概念最早在2014年提出。核心素養對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愛因斯坦曾說過:“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僅是學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也是教育部門開展各項教書育人計劃中的重要內容。小學作為教育環節的基礎階段,對于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視的一個問題。本文將以小學主題班會開展為例,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探究小學生主題班會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概念模糊,重視度不高。“核心素養”一詞有著豐富的內涵,學生應該養成的核心素養會隨著學習階段和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在小學階段,學生所要養成的核心素養應該是最基礎的,然而當下很多小學主題班會都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概念模糊。小學生的知識廣度有限,理解能力也相對較弱,如果教師在開展核心素養養成的班會過程中,沒有帶領學生深入學習核心素養的內涵,就會導致學生對什么是核心素養無法界定,與之相關的概念自然也不了解,這樣在教師開展主題班會時,學生就不會重視,那么,開展主題班會也就沒有任何意義。
2.沒有明確的主題和計劃。很多教師在開展主題班會時,沒有提前制訂詳細的開展計劃,也沒有制定一個明確的主題,這就導致在班會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思路不清晰,無法很好地掌控班會進行的節奏和流程。這樣一來,學生在參與主題班會時,就無法準確地把握主題,教師也就無法達到開展主題班會的真正目的。
3.班會形式過于單一。開展主題班會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解核心素養,學習核心素養,培養核心素養,但是很多教師在開展這一主題班會時仍沿用傳統班會的形式,依舊是老師講、學生聽,主題班會教育的方式也是以說教、批評為主,缺乏正面的引導和教育。這樣單一化的形式不僅不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能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也十分不利。
4.主題班會實施性不強。首先,主題班會是由學生自行組織的,教師沒有進行一定的安排和指導,學生能力有限,導致主題班會內容不夠充實,實施性不強;其次,主題班會開展次數較少,且會因為教師調課、加課等不固定,這樣會使主題班會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影響主題班會實施性的同時,還會影響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效果。
1.樹立理念,提高重視度。要想通過開展主題班會的方式來引導和幫助小學生培養核心素養,首先要幫助學生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讓學生明白核心素養究竟是什么,以及核心素養養成的意義。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核心素養對于自己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才會在腦海中樹立起核心素養的理念,才會提高重視度,在主題班會中積極參與并學習,這樣的主題班會才具有開展的意義。除了語言講解,班主任還可以通過搜集一些體現核心素養內涵的動畫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樹立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
2.選好主題,符合實際需要。一個好的主題就像是船的桅桿,可以幫助教師把握整個主題班會的核心,因此,選好主題就顯得尤為重要。好的主題不僅要簡潔鮮明,還要符合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要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班主任應當根據學生成長階段的特點和實際需求,選擇符合該時間段的主題,例如,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就可以以“責任與擔當”這一主題開展班會,因為超過十歲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體力和腦力條件,可以在學校、家庭、社會中擔任一定的角色,分擔一定的責任,教師可以在主題班會中布置課后任務,讓學生在課后幫助低年級的學生,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活學活用,逐漸培養起責任與擔當的理念,同時也能上行下仿,對低年級學生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3.合理設計,增加契合度。一個成功的主題班會除了合適的主題,還應該有一個完整的計劃。班主任在確定班會主題之后,可以及時征集學生們的意見,讓大家集思廣益,共同設計班會流程。當然,教師在一旁要及時指導和點評,這種師生合作的形式,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度,還能提高整個班會的設計性,讓班會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增加班會開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