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安寧附屬實驗學校
40分鐘的課堂,我們的教學是否有效?教育方式是否立足于學生的核心素養?這些問題不時地從心底冒出來,一次次困擾著我,而現實的需要也更堅定了我要改變這種現狀的決心。激發學生學習和做事的主動性,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實現,無疑是比較理想的途徑。在班級小組建設的探索過程中,我也有了更多的感悟,現總結如下。
1.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小組建設。學生核心素養的自主發展方面需要學生具備自我管理的能力,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我主要以小組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琢磨,針對小組建設,我做了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建組,每組四人,綜合考慮了學生的學習和性格差異。其次,確定組長,并從管理、組織協調、解決問題等方面重點培養組長。最后,為了加強小組凝聚力,在小組文化建設方面,我要求各組拿出本組的特色展示……展示完成后,我將其放在了積分榜的旁邊,目的是對照積分榜每日求上進。之后的幾個月,課堂和日常管理較之以前大有改觀,每個組都不想讓自己的周積分落在最后,各小組間的競爭意識極強,學生開始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參與班級管理。
評價的有效性是有周期的,慢慢地,在這種貌似活躍的課堂背后,很多問題開始逐漸暴露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組長能力的差異導致個別組積分長期落后,組員積極性不高;二是課堂合作學習中出現假合作的現象,形式和實效不能很好地結合;三是為了不使排名落后,有些組出現了惡性競爭,而忽略了學習的根本。這些問題讓我再次陷入了深思。迷茫中,我閱讀了一些有關班級管理的書籍,名師們的一些理念和措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針對小組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我及時做好補充修改,首先,要求周積分排名落后的組在班會課上進行反思,并且實行了小組輪流值周制,同樣在次周的班會課上做值周報告,以加強他們的班級主人翁意識。其次,更加注重對組長能力的培養。最后,充分利用一切時間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
2.堅定學生自主發展理念,完善小組建設。本學期初,我再次對學生進行自評,目的是讓他們清楚自己的目標完成情況,接著制定出新的學期計劃及目標,目標實現的成就感會讓他們更加主動地去參與課堂,自主去探究知識。
一切都在慢慢改觀,學生也在逐漸進步,但我深知這一切都是在摸索的過程中實現的,我們仍然存在著很多已暴露或未暴露出的問題,還需不斷學習和探索。在思考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小組建設中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有些組長能力不夠,不能勝任組長,而有些組員有這樣的能力和水平,卻沒有施展的機會;二是組內大小事務全由組長承擔,組長任務過重,組員完全依賴組長,缺乏責任意識;三是評價制度過于注重學科表現,而輕視了衛生、紀律、禮儀等其他方面的評價。接下來,我進行了第三次建組,這次的建組和前兩次不一樣的是,先集體舉手表決確定組長,個別原來不稱職的由新推薦的取代,接著我劃定組員選擇范圍,然后組長組員雙方互選。在建組的同時,我又重新制表完善評價機制,這次是結合學習、德育、禮儀、衛生等方面的綜合考評,并將小組值周制變為小組值日制,責任細化,更有利于班級管理。
1.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小組積分制的建立,從根本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競爭意識和團隊意識,課堂上學生動起來了、活起來了,但動而有序、活而不亂。學生為了提高組內的積分,積極思考探究,積極展示交流,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了落實。
2.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提高。組內幫扶機制和后進生代表小組展示獎勵機制,在促進后進生轉化和優等生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效果。如,班里的東東是個基礎較差,性格內向的孩子,以前上課一叫他發言就緊張結巴,可是自從小組互助學習開展以來,每節語文課,他幾乎都能在組長和組員的鼓勵下積極舉手發言,回答問題時也變得自信多了,他的成績也是逐年提升。
3.學生自律意識明顯增強。組內個人的表現直接與小組的積分有關,為了不因自己的不良表現而影響小組積分,學生在課堂上、在班級事務中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每個人都能主動投入到學習中。教室里沒有了吵鬧,衛生保持清潔,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