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新興鎮渭水峪小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逐漸向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而古詩詞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環節,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學方式比較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本文著重談談對古詩詞教學設計與創新路徑方面的思考,以供參考。
在小學階段進行古詩詞教學可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其精髓,教會學生生活、為人處世的道理。由于古詩詞所蘊含的情感、意境以及哲理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藝術的熏陶,加強學生對真善美的感知與認識,并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意識與審美視野。此外,古詩詞教學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古詩詞在簡潔、短小的篇幅中蘊含了豐富的知識,為學生營造想象的空間,學生通過發揮自身想象力與領悟力來掌握知識,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培養至關重要。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程對古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應注重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1.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將其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實現因材施教。在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的時候,教師應注意教學內容的層次性。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只需要掌握生字詞,第二學段的學生應該在這一基礎上理解詩詞的含義,并掌握相關的古詩詞常識、古詩的韻味以及詩詞中的通假字等等。相對來講,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比較豐富的古詩詞知識,其具備分析能力、創造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所以在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難度,體現出教學的人文性、綜合性,對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以此來引導學生正確學習古詩詞。
2.注重閱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眾所周知,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小學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式。古詩詞教學應該運用古詩詞節奏性與韻律的特點來加強閱讀訓練,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可以以讀代講,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和體會古詩詞內涵。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詩人的視角來看待此詩,通過對詩句內容的講解來加強學生的理解,并在閱讀中體會這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美。此外,在朗讀古詩的時候,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吟誦,通過示范來幫助學生把握此詩的節奏與韻味,進而幫助學生真正地走入詩境,融入詩情,體會詩人寫詩的心情,并思考“日照香爐生紫煙”中為何是“紫煙”?有何化學原理?通過自主探究來加強對詩詞的認識理解。
1.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傳統的古詩詞教學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活潑愛動,很難靜下心來體會古詩詞的意境。而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講,多媒體應用于教學已成為普遍現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制作教學課件,將古詩詞中的意境轉化為畫面,采用視覺上的沖擊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如,在教學《春曉》一詩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動態圖或者相應的小視頻來為學生展示直觀的信息,讓學生在這一環節中感悟古詩中蘊含的意境,體會詩人春日里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聽見小鳥的鳴叫聲醒來,恍惚中記得昨夜風雨聲陣陣,突然就擔心起了院子里的花,也不知嬌美的春花被吹落了多少。讓學生在看視頻的過程中,慢慢明白春天多么美好,詩人非常熱愛春天和憐惜春花,使學生慢慢愛上文字優美、言簡意賅的古詩詞。
2.注重教育與生活的結合。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應注重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將所學習的知識與生活進行有效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學習《贈汪倫》的時候,詩人用桃花潭水來比喻兩人之間的友情,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體會友人分別時的不舍心情,可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演繹李白和朋友汪倫依依惜別、難分難舍的情景。并給學生拓展幾首關于送別和友情的詩句,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些詩膾炙人口,情感真摯,學生在理解了這些詩句后,懂得了友情的可貴,明白了詩句的“字少情長”,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還可以陶冶性情,增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