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縣龍亭中學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闡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它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上說明文課,不僅要給學生交代清楚文體知識,而且要讓學生掌握并學以致用。
因此,在說明文教學中光給學生一味地灌輸知識是不行的,必須要尋找一條讓學生學而會用,記而不忘的路子。為此,筆者認為在說明文教學中還應做好以下幾點。
說明文相對于文學作品來說,內容枯燥,大量內容以說明為主,即使是文學味比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也沒有小說那樣動人的情節,沒有散文那樣優美的意境,沒有詩歌那樣和諧的韻律。因此學生對說明文的學習味同嚼蠟,大多沒有學習的熱情,課堂學習只是機械地跟著老師走,很少積極參與和激情投入。所以,在說明文教學中,教師即使講得再多,對學生來是說也是一個樣。
因此,面對這樣的教學困境,教師應該巧設情景,做好課堂導入,適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根據說明的內容或知識點,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引入故事、實例、社會現象等,以生動形象的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文本。
另外,還可以將文學與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甚至音樂、美術等科目有機結合起來,以學科間的關聯性來解答文本中的知識點,這樣可以讓一堂枯燥無味的講解課變得生動有趣,能使學生易于理解,學而不厭,學而不忘。
說明方法是說明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但是如何讓學生很好地掌握說明方法并靈活運用,需要教師的不斷探究,提高教學效率。
要想讓學生掌握說明方法,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常見的說明方法、特征與作用。如下定義、做詮釋、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分類別、做比較、摹狀貌、列圖表、引用等。具體來說,就是先要讓學生準確判斷是何種說明方法,然后結合具體語境,將說明對象及特征聯系起來分析。當然,要想準確判斷是哪種說明方法,還要弄清說明方法與說明對象之間的關系,并思考為什么要使用這種說明方法。有時候一個地方綜合使用幾種說明方法,還要考慮為什么要綜合使用幾種說明方法,還能不能用別的說明方法,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了。
其次,要掌握基本的答題格式。如問某句(段)說明方法及作用,以“本句(段)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準確)地說明了……(說明內容),使讀者……”作答;問說明對象,以“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說明對象是……”作答;問加點詞語能否刪去,以“不能+表述估計或限定+解釋詞語+如果刪去的句意+這與原文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作答等等。
這樣學生在拿到題時就有了切入點,答題有了思路,作答也更加規范,緊扣得分點。
任何一種知識,要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都要讓內因起作用,并通過反復練習,慢慢掌握、消化、運用。在學習掌握了說明文基礎知識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理論的東西變為具體的實踐。為此,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努力探求一些促進學生發展的方法與途徑,而講練結合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師在講清楚基本知識點和答題技巧后,要結合具體的練習題進行實戰演練。在演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分類編排一些訓練題,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如類型一:把握說明對象及其特征;類型二:概括說明內容,篩選重要信息;類型三:說明方法及其作用;類型四:說明語言;類型五:說明順序等。這樣,分不同的類別邊講邊練,在演練的過程中,學生由不懂到懂,由不熟練到熟練。通過練習做題,學生能學會分析題干、認識說明方法、掌握答題技巧,從而能夠熟練掌握各類方法的運用,加深理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準確流暢地進行說明閱讀。
以上是筆者通過一堂課而得出的一點粗淺認識。當然,要教好說明文,不是以上幾點就能解決問題的,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