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新興鎮十甲小學
數學也是一門美學,數學知識中充滿了美學的內容。實踐證明,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幫助學生感受、欣賞數學之美,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素養,還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挖掘美學教育的內容,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之美。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1.感悟圖形美。比如,在教學“平面幾何初步認識”時,可以通過操作、觀察、度量、繪制等,讓學生領悟直線美、曲線美和對稱美。對稱是指整體的各個部分之間的勻稱和對等,它是最能給人以美感的形式。對稱美是一種形態美,數學的對稱美是側重于形態的。
2.感悟結構美。數學知識的系統性比較強,許多知識前后聯系密切,可以由此及彼進行轉化,這是數學結構美的具體體現。實踐證明,利用結構美能促使知識的正遷移,有利于學生掌握新知。如,教學完“基本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后,采用圖示方法,將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用圖表示出來,從而使學生懂得:只要掌握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就可以通過運用割補、拼合等方法得出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3.感悟數字美。阿拉伯數字看似枯燥,但它是從無數具體的物體數量中抽象得出來的,它們的美形象而具體。讓學生認數、寫數時體會數字美,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1”像根木棒也像火柴,“2”像小鴨,“3”像葫蘆……數學計算中,也有很多美的地方,如“11×11=121”“ 111×111=12321”……計算結果是回文數,正著讀與倒著讀完全相同,而且還以中間數為基準對稱。
1.教學語言嚴謹化。學生的“向師性”“好模仿”決定了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要富有嚴密的科學性、豐富的啟發性,并且要生動、形象、活潑、有趣,尤其要體現數學語言的簡練和極富邏輯性。教師的每一句話,都應體現極強的針對性,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總之,教學語言不僅要嚴謹,還有活潑有趣,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要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要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掌握和拓展。
2.數學過程情感化。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無疑闡明了情感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影響。實踐證明,學生心情愉悅,沒有思想包袱,他們對知識的掌握就會越快。因此,教學時,教師要重視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并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創設有利于學生心情愉悅的教學情境,形成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同時,教師還要善于與學生進行角色和心理位置的互換,設身處地思學生之所思、想學生之所想,并積極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從而使學生和教師的感情產生共鳴、思維產生共振。這是數學教學效率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3.教學手段形象化。教學手段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方式,教學手段是否形象,是否科學合理,在很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使用形象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可以采用邊講邊畫邊演示的方式,用語言和肢體動作引導學生注意的方向。再比如,用圖形和板書色彩的變化來突出所授知識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系,使學生在抽象中看到具體形象,在認識具體事物中了解一類事物具有的特征。
4.知識獲取實踐化。美在實踐中產生,美感的獲得離不開人們的實踐。學生鑒賞數學之美,是在獲取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進行的。因此,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算一算、畫一畫,不僅有利于新認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有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引導他們觀察、研究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從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還體會到了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美和應用的廣泛美。
5.教學形式合作化。新課改提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綜合考慮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實際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合作學習,積極發揮集體合力,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識,最主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