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縣洮陽初級中學
當前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各種教學方式方法可謂百花齊放,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但是面對考試,學生如果記不住或記不準學習的內容,就不能很好地獲得知識,積累經驗,更談不上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所以掌握有效的復習方法策略顯的很重要,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復習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本文就如何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高效復習,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大家探討一下:
在道法課的復習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體驗,摒棄孤立、刻板、封閉的形式化復習形式,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征,運用有趣、生動的畫面,結合寓言、故事的形式,多樣化呈現學習素材,創設開放的情境,將復習主題寓于其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情境,激起認知沖突,使學生在對呈現的材料進行閱讀、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摒棄不必要的、多余的信息,把生活的原型和現實問題轉化成學習問題,并加以解決,從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加工與處理能力。
有量的積累才有質的變化。復習課溫習的內容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對學生來說缺乏像新授課那樣的新鮮感。由于學生原先在各節課里獲得的知識是零散的,因此,知識整理自然就成了復習課教學的核心之一。而不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是有差異的,他們對知識構建的方式也是千差萬別的。教師應把復習的步子邁大一些,把問題的范圍提的大一些,留給學生比較大的探究空間。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整合,溝通內在的聯系,讓學生親歷知識復習的過程,通過比較、辨析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網絡,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活動的體驗,要提醒學生不要為了整理而整理,要強調引導學生自己建構個性化的知識網絡。要使學生在知識整理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拓展,使知識結構更具遷移性。
熱點問題是指國內外普遍關注的問題,或是黨和國家在某個時期的工作重點。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多的是為了很好的適應社會,以正確的視角分析這些時事熱點。同時,分析近些年的中考試卷,實踐探究題分值逐年增加,大多數題目都是以社會熱點問題作為命題的載體,這體現了中考題目的時代性、政治性,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在復習過程中,從教師到學生,都要樹立關注國內外大事,關愛自身發展、關心生活的意識,教師要認真篩選、收集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小切口深入,多角度分析。學生要嘗試運用教材知識分析評價社會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將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合二為一。
復習過程中,一方面要立足教材,把握知識框架,夯實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又要適當做一些針對練習查漏補缺,兩者兼顧,才能起到良好的復習效果。課堂練習不在多,而在于精,好的習題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新知、鍛煉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太多的練習只能陷入“題海戰術”的誤區,引起學生的反感。所以在選題方面,教師可以精選一些中考試題,題目要對準考綱,突出基礎,又要測驗能力;既要體現重點,又要緊扣熱點,幫助學生識記、理解、運用知識點,查漏補缺。還可以改編學生的易錯題,這些題目是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誤區,同時也是教師授課的誤區,為了加強針對性,教師在評講時要從“審題——讀題——解題”的思維過程入手,講清楚容易失誤的原因、糾正辦法及今后的注意點,并引導學生對常見各種題型的解法進行歸納總結,把握各類題型的答題技巧,使復習教學活動更具有針對性。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在老師的啟發誘導下,比較容易就學會了,但是在做題的時候,遇到具體問題又往往做不對,有些老師總是批評學生馬虎,這樣做實際掩蓋了出現錯誤的具體原因。學生做題出現錯誤,應具體分析錯在何處,盡管錯誤的原因很多,但通過分析就會發現,學生出現的許多錯誤,都是因為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造成的。特別是檢查習慣的培養,教師雖然反復教育學生要認真檢查,但是學生做完題后,常常東張西望,原因在哪?關鍵是教師并沒有教給學生檢查的方法,對學生只提要求不夠,還要進行具體的指導及訓練。
總之,只有在復習課中強調發展,準確、全面地把握教學目標,對復習過程進行充分、科學的預設,并在課堂中進行有效調控,激發學生復習的積極主動性,才能發揮復習課獨特的功能,提高復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