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涼州區發放鎮雙樹中心小學
小學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對小學生未來觀念的形成與發展,以及人生成長路徑的規劃,起到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本文就以農村為例,探討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而促進農村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全面提高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教師需要針對各個學科的特點,設計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課程,從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科教學的融合。但是,從根本上講,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推進要有計劃性,即在各學科備課過程中,緊密結合學科特點,恰當整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另外,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自然而然地體現到教材解讀與教學活動上來。
例如,筆者在實施心理教育時,就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與各個學科的整合與推進,從而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面,更進一步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就針對《自信》一課的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案,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觀點和策略,加強對學生自信心和積極性方面的心理教育,通過運用多元化方式,為學生講述有關自信方面的故事和經典語錄,并鼓勵學生樹立積極心理,更好地參與到學科教學當中,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基礎知識,達到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僅需要提高心理教師的專項技能,還要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給出多元化的解決方法,效率及水平,比如在學校的各個區角內設置“心靈之約”的信箱,鼓勵學生將心理疑問寫出來,讓專業教師及時回復,并做好保密工作。通過注重訪談的方式方法與技巧,建設性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科學分析原因并制定對策,從而有效解決農村小學生的心理問題。
例如,在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教育和引導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和引導,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水平。其次,摒棄傳統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真正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以及所承擔的壓力。最后,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排除學生心理的壓力和隱患,從而促進農村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提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水平。
除了課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之外,還可以通過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的方式,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心理咨詢和輔導的方式,能夠發掘學生的潛能,通過學生的心理咨詢,以及教師的針對性輔導,提高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及水平,進一步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例如,為了能夠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教師應當在校內科學嚴謹地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課程或活動,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心理咨詢和輔導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和思想出發,注重學生的實際感受和想法,與學生共同進行相關心理問題的探討與分析,構建師生互動模式和平臺,從而避免學生產生對抗情緒和心理,并且更好地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實現身心健康發展。此外,在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活動的過程中,還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設心理健康的環境,營造和諧而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敞開心扉,自主消除逆反心理和負面情緒,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小學教育方面逐步轉變教學策略與方案,重點針對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進行培育和教育,旨在促進農村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與身心的健康發展。對此,筆者就針對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為農村小學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