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西市安定區饞口學區趙家鋪學校
留守兒童是我國社會發展與轉型時期出現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的管理是農村教育整體提升的關鍵著力點,由于多種因素,目前在西北農村地區,學校和家庭在留守兒童管理方面還存在諸多缺陷,造成了他們性格內向、情感缺失、價值偏離、道德滑坡等問題,進而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解決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既是當代教育不斷進行改革和完善自我的課題,更是社會前進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政府、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管理機制,是探索留守兒童管理的有效途徑之一。
1.家庭管理的單一化是根本。留守兒童的家庭一般是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外出打工,整個家庭成員文化素養整體偏低。這樣,在家照顧孩子的老人更多的是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很少注重孩子的心理,更沒有能力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加之農村孩子數量減少,且居住分散,孩子缺少玩伴,孤僻、內向、任性等性格逐漸形成。家庭的這種單一化管理使得孩子難以進入群體性生活,學生的思想交流幾乎處于空白狀態,這是留守兒童管理的根本性缺失。
2.學校管理的統一化是根由。近年來,教師忙于各類業務疲憊不堪,無論是班主任還是學校領導班子,都難以從個體去關注孩子,一般教師都關注的是在生活或者學習中個別特殊的學生,比如單親、智障等孩子。走訪、家訪在很大程度上都流于形式,很難有充足的時間讓教師去關注留守兒童并制定相應的措施。所以,從學校方面來說,更多的是注重學生的統一化管理,特別是安全與成績基本是學校管理的兩條主線,專門針對留守兒童方面的管理在很多學校是“真空”地帶,這更加重了由于家庭管理存在誤區而導致的問題嚴重性。
3.社會管理的模糊化是根源。政府、社區等管理部門職責模糊不清也是造成留守兒童管理缺失方面的一個主要因素。部分地方實施了“留守兒童之家”項目,增強了檔案管理意識,加大了對留守兒童的動態和靜態兩個方面的管理,但在地方政府特別是鄉鎮一級政府沒有專門設立針對留守兒童方面的管理部門,管理導向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管理措施缺乏具體性,管理制度缺乏約束性等等這些都是對留守兒童管理的一種誤導。
1.建立三位一體的綜合管理模式。三位一體就是政府、學校和家庭共同建立當地留守兒童保障體系。政府專門指定專人從事聯動工作,一方面既是政府內部的主管,另一方面又是學校的聯系人,在方案制定、政策把握方面起主導作用。學校有針對性地建立檔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利用檔案詳細記錄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將留守兒童納入學校管理之中,特別是政教處、少先隊等組織要充分或者首先考慮學校中的留守兒童數量或實際情況,對于留守兒童出現的各種問題盡早提出干預措施;強化家長學校的作用,有意識地對家長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加強留守兒童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方面的教育,通過現代媒介增加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機會,消除孩子生活中存在的陰影;充分利用興趣小組、社團活動、研學旅行等活動引導孩子進入群體生活,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和人交往的機會,讓他們重新認識自我。
2.建立人性本位的激勵管理機制。留守兒童在整個社會中屬于弱勢群體,他們性格孤僻、心理自卑,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管理中更多的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相對而言,這些群體更需要鼓勵和激勵,學校要結合學生不同家庭的情況,創設不同的育人環境和教育網絡,讓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生活;在學校和教師注入更多關愛的同時,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隱私,留守兒童本來心理極為脆弱,所以在方式方法上我們一定要講究策略。在對學生進行鼓勵的同時,對教師也要進行適當激勵,把一部分教師從繁雜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專門負責留守兒童的管理工作,并在績效考核和學期評價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同時將這種激勵機制延伸到家庭,對積極參與學校管理的家庭或者家長進行表彰獎勵,既讓家長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又讓家長提升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水平。
妥善解決、消除和干預留守兒童這個特殊弱勢群體中出現的問題,是我們作為教育人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對于提升全民素質、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小康社會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探索并積極實施適合留守兒童發展的管理機制,是當前農村地區教育的重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