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市第三十五中學
信息技術是初中階段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課程,開設此課程是為了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綜合素養(yǎng),使其具備搜集信息、處理信息以及使用信息的能力,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造信息技術高效課堂,不僅能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并能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輔助教學,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比如,在講解信息及其特征時,由于此課為理論知識,所以課堂會較為枯燥,這時教師就可以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以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示信息的眾多特征及相關的其他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發(fā)揮多個感官的作用,使其具有直觀感、新穎感以及獨特感等,充分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提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2.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共同進步。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學生之間要進行互相學習,師生間也要互相學習。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苯處熞c學生保持統(tǒng)一高度,不可低估學生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找學習較好的學生作為自己的小助手幫助其他學生學習,并進行小組探究式學習,進而使學生可以在討論中獲取新知識、新啟發(fā),改善課堂教學效果。
3.教師要有耐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及自信心。在實踐教學中,學生會遇到各種不同的問題,或難或易。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心理較為敏感脆弱,有時會因為一些挫折而失去信心與興趣,所以教師要耐心教學,引導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以此增強其學習自信心,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當學生提出問題時,要按照其問題實際情況進行多種方式解答,像是演示操作、簡短回答、引導回答等。另外,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予以鼓勵,對于回答有誤的地方要為其耐心解答,更正錯誤。
現階段有眾多新的教學方法,如微課、翻轉課堂、情境教學、任務驅動等,其中任務驅動法最適合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因為任務驅動法是通過教師設置任務,學生完成任務進而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及實踐,所以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鍛煉其學習探索能力。教師可以先設計一件作品并為學生展示,然后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進行模仿設計,最后再按照學生的設計結果為其做出相應的補充,從而使其可以牢固地掌握知識。比如,在學習Word的圖文混排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幅完整的帶有文字與圖片的精美文檔,然后讓其模仿設計出屬于自己的文檔作品,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同時,教師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作為當代中學生,要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對信息進行獨立的獲取與處理,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感知力與捕捉力,提升學生對信息的敏銳洞察力和處理能力,使學生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解決自己的學習困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更好地為其他課程的學習提供服務。鑒于此,教師要鼓勵、引導、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要利用趣味信息做好課程導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中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課程導入。比如,在學習如何下載應用軟件時,信息技術教材中只闡述了怎樣下載軟件,這種枯燥的理論知識未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喜歡音樂的特點,播放當下流行的音樂,吸引其注意力。同時,因為學生所使用的電腦中并未安裝音樂播放器,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學習怎樣下載自己所需要的軟件,利用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在獲取新知識時,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這樣就會提升其求知欲,增強學習興趣,而且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可以在信息世界的海洋里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利用電子郵件、即時通訊軟件等溝通感情,通過在線課程學習彌補課堂學習中的不足,進而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具有科學性、基礎性、應用性、整合性,同時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初中新課改為契機,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