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縣第三中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注重通過體育課教學促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以此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已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只有深入理解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采用以游戲創新學習方式、以鼓勵性評價為導向、以豐富教學方法為依托、以親身實踐為重點等科學有效的策略,不斷優化體育課堂教學,促使學生通過體育課教學掌握最起碼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才能促進學生人文素養、責任素養和創新素養等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在體育教學中,游戲無疑是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改變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的教學現狀,使學習氣氛變得活躍和濃厚。由于小學生身心發育還不夠成熟,注意力不能夠持久保持,而且容易受外界新鮮事物的吸引,從而呈現出容易疲勞且容易恢復等方面的特點。基于此,教師完全可以因材施教,依據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體育運動項目所呈現出的內在規律,在上課時根據教學活動所需,巧妙設計一些學生喜歡且能調動其內在學習積極性的游戲活動環節。如,通過分組競賽游戲形式,幫助學生樹立勝不驕、敗不餒的價值意識;通過自主扮演游戲活動中的角色,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積極參與的合作意識,同時磨礪其堅強的意志,感受體育課教學的無窮魅力和樂趣等。有趣多樣的游戲隱含著“愿做”“想做”“愛做”的人文積極性,潛移默化中滲透著許多人文關懷,以這樣輕松、快樂的學習方式實施體育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游戲化教學中輕松獲取體育知識與技能,以此提升學生內在的人文素養。
體育課教學因內容不同,教學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呈現出的教學效果自然會出現偏差。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巧抓學習時機,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行為能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便會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合作分享等方面的素養。例如,在教授“短跑接力”時,有的學生可能會在跑賽過程中出現摔倒的現象,此時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培養學生勇敢、自信的品質;針對學生在接力比賽過程中合理分工的現象,也需要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實踐證明,這種鼓勵性的評價方式可以大大促進學生責任意識的提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斗志;而對于在跑賽過程中失利且心生懊惱的學生,教師還可以用“沒關系,重在參與。”“你已經盡力了,老師認為你是最棒的。”等激勵語來安慰學生,告訴學生只要在賽跑過程中有責任、有擔當,盡其所能就已經是最好的了,以此樹立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增進師生友誼,提高學生責任素養。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更新教育教學觀念,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授課的話,對于學生而言顯然是一種無趣的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就低。而教師如果能結合所學知識不斷創新、優化教學方法,積極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施教,便可以使原本索然無趣的體育課煥發出勃勃生機,從而為提升學生學科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采用“踩影子”游戲施教過程中,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負責踩影子,另一個學生負責躲閃,但一味地“踩”和“躲”也會使游戲的趣味性漸漸喪失,這時,便需要教師優化教學方法,以各種各樣的動作示范來引導學生,教其如何能做到先發制人,又如何能做到后發制人,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體育課教學的趣味性,也能夠加強學生敢于創新、獨立思考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對學生內涵品行及本質的培養,也是目前實現體育科學化教學成果的重要指標。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并不是對原有教學模式的延續,而是對原有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的創新性改革,是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大幅度提高的顯現。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想使學生對抽象的體育知識產生興趣,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勤動手、多實踐,引領學生對體育知識從認知到感知,最后到熟知,逐步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和技巧的運用能力。例如,在進行“羽毛球和足球”教學時,由于女生大都喜歡打羽毛球,而男生一般喜歡踢足球,具體教學時就可以采用與好朋友做游戲或與教師進行互動的方式,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到不同內容的體育活動過程中,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到“打羽毛球和踢足球”這兩項體育項目所具有的獨特的趣味性和技巧性,引導學生逐步從“被動”“想動”再到“樂動”的學習轉變,從而培養學生“心動”“手動”及“腦動”的體育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