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涼州區下雙鎮九年制學校
國學經典是我國傳統文化經過千年沉淀流傳下來的,國學經典的學習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和培育新一代青少年的道德素養和文化修養至關重要。本文將結合學校教育,將國學經典誦讀對于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價值進行分析,并將國學誦讀與學生道德素質培養如何結合進行思考。
1.能為青少年學生提供學習動力與理論指導。青少年學生是當今社會道德建設的主力軍。在青少年學生三觀形成和心智成長的關鍵期,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榮譽感將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良好社會風氣具有重要意義。在學校教育中,我們要明確學生學習的意義所在,學生肩上背負的責任所在,并為其提供學習動力與理論指導,使其學有所向。
2.國學經典誦讀對學生道德素養培養的指導作用。國學經典是我國千年積累的寶貴財富,是指引我國社會發展進步以及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座燈塔。誦讀國學經典,學習先人的智慧,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通過學習古人的處世哲學,可以避免學生在成長中誤入歧途;通過誦讀國學經典中大量的經典美文、詩文,可以使學生感受國學之美,以民族文化而自豪。國學經典誦讀,于學生,于國家都意義深遠。
3.學校教育對學生道德素養培養的指導作用。學校教育是學生道德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校教育中,引入國學經典誦讀,讓學生在經典國學美文的燦爛星河中發現國學之美、欣賞國學之美、感受國學之美,誦讀國學經典有利于學生學習作者以及其作品中的高尚情操和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如,孔子的“仁愛”、老子的“順其自然”、墨子的“兼愛非攻”,而學習歷史散文中古人為民為國的愛國事跡,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4.國學經典誦讀能完善學生道德。國學經典中蘊含著大量的治世與育人哲學,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凡的教育意義。在國學誦讀教學中,我們要挖掘國學經典中的道德含義,引入日常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的思考,使其明辨是非曲直,辨別真假美丑,助其形成道德感與社會責任感,明確自身價值。在國學經典誦讀中,我們要倡導讀好文、好讀文,在國學經典誦讀中感悟人生真諦,使學生的道德得到完善。
1.開設國學課堂,啟蒙學生智慧。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越來越受到重視。傳承國學,創新育人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主題之一。學校教育是學生道德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學校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開設國學經典誦讀課堂,制定適合的經典誦讀內容,如古詩詞、歷史名篇散文等,在誦讀之余結合古詩文的鑒賞,讓學生在讀中求思,在思中求進。另外,在學校的其他課堂中,也要滲透國學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讓其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2.重視國學誦讀,發揮教師作用。學校在國學經典誦讀教育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國學經典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晦澀難懂,理解已經不易,讓學生體會國學經典中的美更是難上加難。為此,教師要豐富自我,厚植國學素養,做好備課工作,不僅要把文章講透徹,還要講得生動,講得有趣,更要挖掘出國學經典中蘊含的教育道理,以此去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
3.激發學生興趣,構建國學橋梁。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理,但因為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其中的內容與道理學生大都不能感同身受,存有困惑。因此,對于古詩詞文的學習,學生大多都敬而遠之,更別說利用國學經典去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了。因此,開展國學經典誦讀,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學生的興趣,這是以此去構建道德橋梁的前提所在,只有教師積極地去思考、分析,才可以將學生領入國學經典的芳華世界中,感受國學之美。此外,教師應將國學經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從古詩詞文中體會其中蘊含的高尚品質,不同的古詩詞文要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興趣為引,以國學經典之精華為要去吸引學生,引發學生的思考,以國學經典去架構學生提升道德素養之橋梁。
4.開辟國學實踐行動。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戰場,而育人之所其實無處不在,我們應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在傳統文化中,仁義禮智信為我國道德的至高準則。“入則孝,出則悌”“言必信,行必果”等警句,常伴我們左右,我們要把在國學經典誦讀中所體會的仁愛之心,在家庭、社會中身體力行,在實踐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