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涼州區發放鎮馬蓮小學
計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奠基石,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占據整個數學系統的主要位置。但是,在我們看來較為簡單的計算題,學生得出的答案卻是五花八門,尤其在農村小學中,這種現象更是時有發生,導致數學學習陷入了被動局面。那么,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們又應該采用哪些有效措施來改變這種現象,促使他們獲得更大的進步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1.家庭原因。首先,缺乏良好的家庭心理環境。家庭是學生成長的主要場所,因此,家庭環境及文化是否良好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但是,正常家庭生活與親子關系在留守兒童家庭顯然已經成為一種奢望。其次,由于監護人沒有盡到相應的監護職責,導致留守兒童養成了諸多不良的學習習慣。當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大多是祖輩人員,他們極少關注孩子的學習品質及行為習慣,更是忽視了孩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問題。
2.留守兒童自身因素。由于留守兒童所接觸的人的視界受限,導致其一旦遇到困難就容易產生放棄心理,缺乏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常常會由于壓力過大而感到孤獨、不安,對學校產生抵觸心理。另外,還有很多兒童由于看待事物不夠全面,容易產生自我否認心理和悲觀心理,長此下去,就會導致其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1.學生計算興趣的培養。首先,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計算時,可以采用多種訓練手段激發學生計算興趣,如口算、筆算、利用計算器等方法,以此促進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掌握,在提高學生計算速度的同時還能提高準確率。其次,計算訓練形式多樣化。如,通過游戲、競賽等方式進行計算訓練、卡片或聽算等訓練、限時口算或讓學生自編計算題等等。通過這些形式各樣的訓練,既能在無形中提升學生的計算速度,還能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
2.引導學生養成打草稿的良好習慣。很多學生并不重視草稿的重要性。有的學生根本不會準備草稿本,需要演算時,常常是就地取材。如果讓學生將草稿演算像作業那樣條理、規范,那么他的計算準確率一定會有所提升,也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準備專門的草稿本,提出讓學生列豎式計算的要求,并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草稿本,可以標為“豎式計算本”。
為了讓豎式計算本發揮更大的作用,還可以讓學生橫著用,也就是將本子上的橫線作為豎線,促使學生養成在豎式計算中將相同數位對齊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學生的豎式本,并在測驗中除了試卷評分之外,對其豎式本也進行評分。
3.引導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首先,審清數字和符號,觀察二者之間的具體特點和內在聯系;其次,明確運算順序,分清先算與后算的順序;最后,使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認真分析算式,尋找其中的運算規律,從中找出最簡便的運算方法,再進行計算。
4.培養學生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新的教學內容進行一些口算或聽算等;而中高年級數學教學則可以提前布置一些之前所學的相關習題,為新課的教學做好鋪墊,將新舊知識緊密相聯,以此提高學生基礎口算的能力,讓學生充分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
5.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首先,讓學生每天堅持練習口算,以5分鐘為宜。口算是計算教學的基礎,我們會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安排一些口算訓練,為其筆算能力的提升做好鋪墊。如,每天課前訓練10道口算題,并使其成為學生的習慣。其次,長時間地做單純訓練題,容易讓學生產生壓抑感。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我們可以在日常練習中設置一些計算競賽,將學生容易混淆或經常出錯的習題融入其中,以此進行聽算和口算訓練。學生在這種緊張有序的訓練中,會對計算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再次,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師可以對計算習題或競賽全部答對的學生進行獎勵,如口頭表揚、評選數學小標兵等形式,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從而養成認真答題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升。最后,對學生進行長期的計算訓練,有助于學生計算速度和正確率的提升,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培養學生發現規律和總結規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