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萌 河南農業職業學院 藝術教育中心
藝術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可以迅速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藝術素養,并使其具有較強的藝術欣賞能力,從而培養出更多高層次的人才。新世紀高職學校很明顯地忽視了音樂教學,這就給學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高職院校應抓住這個契機,主動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之路。
學校的音樂教育也可分為專業音樂教育和普通音樂教育,二者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前者是將培養音樂專門人才為目標;后者的教育目標為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及人文素養。高等職業教育主要為普通的音樂教育,音樂教育在高職院校不屬于主干課程,大部分高職院校不愿意配備專職音樂教師,音樂課程只能作為選修課程存在。有的高職院校雖然已經成立音樂教研室,但是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教師多為兼職教師,還需要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教師之間缺乏溝通交流,往往為了應對大型演出和任務才做準備加班教學,這種境況使得教師和學生都得不到穩定的鍛煉和發展;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也缺乏必要的音響設備和音樂器材,只能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教材方面,沒有為學生配備專門的音樂教材,大多使用教師自備的課件和教案。在課程設置上雖然也有理論、欣賞、表演類課程,但都獨立存在,缺乏聯系,這些情況都造成學生對音樂相關課程的重視不足,缺乏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不明顯。
音樂教育是高職院校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音樂技巧的訓練的基礎上,要做到思想性、藝術性的有機結合,要注重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風格、形式多樣化,并注意吸取國外音樂的精髓。音樂課開設基礎樂理課,如簡譜、五線譜等;欣賞課開設京劇、中外歌曲、歌劇舞劇、交響樂等;藝術實踐課開設聲樂、形體與舞蹈、民族器樂、西洋器樂、曲藝等。合唱、指揮等課程高職學校要配備音樂欣賞教室、排練廳,配備有鋼琴、音響等設施,并配備相應的教學儀器。教學手段要生動,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可以采用手、口、腦、教結合的教學法。根據音樂藝術的不同,音樂考試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例如,樂理可以采用筆試的方式;實踐性課程可以采用面試方式。
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合唱團、舞蹈團、曲藝團、管弦樂團等形式,組織各類音樂會,將音樂教學與提高相結合,將音樂教學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巧,應用于音樂教學中,豐富、鍛煉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音樂教育在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學中的地位在藝術教育中十分顯著。“實踐證明”,選擇富有思想性、藝術性的音樂作品,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可以全面地提升人們的品德、個性、審美欣賞、獨立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音樂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強大的教化效果,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提升人們的綜合素質,最重要的是,它能夠通過一系列的豐富的音樂詞語,讓人們感受到音樂帶來的精神愉悅,從而凈化人們的靈魂,從而改變他們的行為。這樣才能實現審美教育。
由于職業學校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單純以為開設音樂課只能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卻不會影響到他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也不會影響到自身的工作,因此,音樂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被忽略了。高等職業院校對音樂教學存在的誤區,是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職業院校的音樂教育中,教師常常將其作為一門普通的音樂鑒賞課程,講授的內容僅僅是講述作者的生平和創作背景,再由學生自己去欣賞。由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不暢,老師對學生的反饋也不能及時解答,導致教學過程中缺少正確的教學方式,導致課堂上的單調乏味,同時老師的隨意講課也會讓學生失去對課程的理解,再加上沒有專業的測試,導致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下降。
因為許多高校的師資水平都比較低,而且沒有太多的研究工作,因此,很多優秀的音樂老師都不愿意來此任教,導致了高職院校大量的師資緊缺。同時,由于對音樂教育的不重視,使得教師的學習熱情大大降低,而消極的教學態度又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原因。
在音樂教學中,創造美好的情境對培養學生情感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功能。它以生動的、直觀、感性的方式,使審美情趣轉化為理性的知覺,凈化、升華人類的心靈與道德。比如,可以播放大自然遭受洪水、干旱、海嘯等自然災害的錄像,也可以播放悲傷的鋼琴音樂,通過聽覺、視覺的雙重震撼,使學生了解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音樂教育是通過對學生的音樂、藝術、音樂技能、音樂鑒賞、創造等方面進行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道德情操。
音樂教學是藝術教學的重要內容與方法。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主要是通過音樂、審美要求來培養人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聯想能力、理解能力等。
從社會化的角度來看,要實現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必須對社會價值和秩序觀念進行內化和吸納。它的首要條件就是:社會成員應在社會中形成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念,并在此基礎上對社會價值進行研究,以建構社會人格,實現個體社會化。這是一種對未來就業、人際關系、交流與合作的良好的社會觀念。為今后的就業、人際交往、交流與協調等技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音樂教學對拓寬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鑒賞力、提升審美趣味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要轉變以往只注重專業技能而忽視美術的思想,積極促進學生全面、高質量地發展,要把音樂教育作為職業學校和職業生涯中的重要地位,轉變觀念上的誤區,走實用的道路,使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得到充分發揮,使音樂成為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的好幫手。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高職院校不是傳統的音樂學院。也要認識到兩者之間的差別,謹慎地進行教學,以免造成事倍功半。
當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要想不被社會所淘汰,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音樂教學中,應從教學體制、教學目標、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入手,強化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在音樂教學中,應注重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對學生的欣賞能力的培養,老師的授課不僅限于對音樂的理解,還應與學生的就業相關,比如學習國外的音樂歌曲,以此來提升他們的外語水平,從而為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先導,教師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成敗,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高職院校要嚴格選拔程序,并針對其自身的缺陷進行改進,合理選拔教師。同時,要加強教師再教育,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加強自身領域的探索,才能真正提升師資隊伍的質量。通過定期的培訓,探索新的思想,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要主動運用科學探究和各種專業知識武裝自己,嚴格要求自己,敢于承擔責任,不斷提高新技能,使學生在學習上更上一層樓。新世紀高等職業院校更應重視全面素質的培養,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必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轉變觀念,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積極探索,激發教學活力,推動職業院校音樂教育的發展。
探索高職院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特色,探索其教育方式和實施方式。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低的文化素質,但是他們中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專業技能。比如唱歌、彈奏、跳舞、畫畫、服裝秀,以及自己創作的歌曲,這些都將極大地影響到他們今后的事業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潛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建立多元化的職業學校。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對他們的發音、彈奏、舞臺形式等進行全面的講解。這種模式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專長,提高學生的自信,也能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綜合素質強的高等職業技術人才。學生既要有專業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素質。音樂是一種陶冶情操的藝術方式,它在高等職業學校中并不局限于美術類,而是廣泛應用于各個職業。音樂教師的教學不能僅限于“示范模仿”。對于外語類、少兒類、旅游類專業,可以采取比賽的方式,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歌曲、舞蹈、朗誦、原創歌曲等比賽,并有老師的指導,建立自己的音樂檔案。
高等職業學校的音樂教室,也可以采用“感恩,和平”的形式,以音樂欣賞的形式進行。比如:汶川地震災害圖片、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幾個災后重建鏡頭、一首古典名曲《梅花三弄》、后重建鏡頭、古典姜育恒的《感恩的心》。藝術審美趣味由低級走向高級,提升了他們的思想情感,凈化了他們的心靈。通過欣賞音樂,體會人生的價值,體會到人生的真諦,從而對人生、對社會充滿感激。
音樂教育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肩負著培養專業音樂專業人才的重任,又肩負著提高學生審美品質、塑造個性的重任。在現代職業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高等職業院校的音樂教師要積極探索各種方法,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以實現“立德樹人”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