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并作出部署,明確要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雙高計劃”每五年一個支持周期,2019年啟動第一輪建設。12月18日,“雙高計劃”建設名單公布,56所高職學校入選高水平學校建設,141所高職學校入選高水平專業群建設。
4月4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召開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暨推進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視頻會議,推動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各省級人民政府簽訂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責任書。6月,教育部、衛健委與22省份簽訂防近視責任書,全面落實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責任制。
4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2019年~2021年教育部將分三年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這個計劃可以概括為一個總體部署、三項核心任務、一次質量革命。主要內容是:全面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提高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面向所有高校、所有專業,全面實施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建設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一流基地;形成覆蓋高等教育全領域的“質量中國”品牌,全面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4月,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啟動實施中西部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崗位計劃,為中西部鄉村地區造就一批基礎教育領軍人才,帶動當地鄉村教師提升教育教學水平。2019年在安徽、河南、陜西、甘肅四省先行試點,由每省遴選5個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的市(州)啟動實施,下一步在中西部省份全面推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并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政策對包括公辦、民辦在內的各類職業院校一視同仁。10月,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制定了《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評審暫行辦法》,從今年起,按照每生每年6000元的標準,每年將有2萬名中職學生可獲得國家獎學金。
10月15日,教育部舉行“教育奮進看落實”新聞通氣會,介紹教育脫貧攻堅特別是高校扶貧工作的有關情況。教育部扎實推進教育脫貧攻堅行動,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教育扶貧政策體系、投入體系、項目體系、資助體系和保障體系,動員全教育系統力量,合力攻堅克難,推動教育行業扶貧、定點聯系滇西、定點扶貧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2019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進一步做好農村義務教育有關工作的通知》《2019年秋季學期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控輟保學任務書》等文件;同時,確定了374個控輟保學重點監測縣,一縣一案制定控輟保學工作方案,不斷細化工作舉措。截至11月20日,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人數已由臺賬建立之初的29萬減少至2.3萬,其中建檔立卡家庭貧困學生人數由15萬減少至0.6萬。
11月22日,教育部就《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明確三類懲戒。《征求意見稿》一共20條,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適用該規則。《征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支持教師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制止有害于學生或者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言行。
2019年12月,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及任務舉措,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文件從全面加強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等方面,提出15項任務舉措,要求各地各校把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弘揚尊師重教傳統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
12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公布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測試結果。在全部79個參測國家和地區對15歲學生的抽樣測試中,我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作為一個整體,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參測國家和地區的第一名,高水平學生數量總數居于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