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城關區保育院
1.充分利用接送幼兒時間與家長溝通。教師每天與家長接觸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三言兩語中也能互通信息,能使家長了解孩子當天在園的情況,因而教師在對待家長時決不能僅用一句“挺好的”來應付。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師的關注,特別是對于小班新入園的幼兒,吃喝拉撒睡是新生家長尤為關注的問題。教師哪怕就一兩句話,也會使家長感覺到教師對自己孩子的關心和重視,也能從中感受到教師工作的細心,從而對教師產生信任感。
2.細致觀察,建立幼兒成長檔案。幼兒的成長檔案,是建立在教師細致觀察基礎上的。在幼兒成長檔案中,教師可隨時記錄幼兒在園的表現、行為、趣事,以及教師通過某件事對幼兒進一步了解的情況,或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方法幫助幼兒改進、克服自身的缺點,使之進步的表現。也可提出一些建議供家長參考,使家長通過幼兒成長檔案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及發展,取得家長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從而在教育幼兒上產生共鳴。
3.用心呵護每一位幼兒。如,有一段時間我班一名幼兒不愛吃飯。她媽媽領他看了中醫,說是脾胃不好,還開了排號藥。媽媽想讓她在家休息,按時吃藥,調養一段時間,可她不愿意。在了解情況后,我提議把藥帶到幼兒園來,由教師喂她吃藥。我每天都按要求用溫水按時、按順序給幼兒喂藥,并注意一日三餐不讓她吃禁食的食物。每天離園時我都告訴家長:“今天的排號藥我給幼兒按時服了,您放心吧。”每次聽完我的話,家長都會感激地對我說“謝謝”。耐心換來了家長的放心,細心換來了家長的信任,愛心換來了家長的理解。只有當家長感受到教師喜愛和關心她的孩子時,才會產生信任感。只要家長信任教師,家園之間自然就架起了情感橋梁,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1.家長學校與專家咨詢相結合。家長學校是家園共育促進課改發展的重要陣地。為了使家長學校講座內容具有針對性、指導性,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理念,注重對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分層指導。如“祖輩家長會”重點指導爺爺奶奶在家庭教育中注意不溺愛幼兒,要求他們及時與教師、與幼兒的父母進行溝通;對幼兒的父母,我們主要采用講座式、活動式、交流式開展活動,這樣效果比較顯著。
2.書面聯系與電話溝通相結合。我們幼兒園設有家園聯系手冊,幼兒在幼兒園的發展情況可通過聯系手冊送到家長手中。有的家長不能親自接送孩子、平時工作又很繁忙,我們就用電話聯系方式與家長溝通。如有的幼兒在性格上有明顯的自閉癥或行為習慣方面問題較大,我們就與家長電話聯系,約定時間專門進行交流與探討,共商對策;當幼兒取得進步時,共同鼓勵,鞏固和強化有效的教育方法。
3.通過主題展板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活動。針對家長工作忙、不能經常來園觀看幼兒的活動、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我們每個月制作一個主題展板,向家長展示一個月的活動內容。包括主題目標、要求、幼兒的發展情況以及對幼兒在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分析,照片和文字形式的展示使家長一目了然,了解了教師的工作。
4.挖掘教育資源,請家長進課堂當“教師”。幼兒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不同的家長具有幼兒園教師不具備的職業特點和專業技術。請家長親臨班上給幼兒當“教師”,給幼兒講解與演示,會使幼兒感到新鮮,并增強其學習興趣,豐富知識與感受,同時也豐富了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如對于科學活動——認識消化系統,筆者就請在醫院當內科大夫的幼兒媽媽來當教師,她生動淺顯的講解很受幼兒的喜愛。
5.耐心解答家長的困惑。在幼兒教育中,許多家長會向我們詢問各種教育問題,筆者總是耐心地給予解答,讓家長滿意而歸。如對于獨生子女在家里非常嬌慣,要什么家長就給買什么,玩具比幼兒園還多,造成在幼兒玩玩具時不能專心,長此下去幼兒缺乏耐心、專注地做某一件事情的情況。我建議家長在一段時間內只提供一兩件玩具,讓他們對這一兩件玩具玩得精心,玩出花樣,然后再換;或請家長帶孩子多進行美術活動的涂色練習,從短時間一點點過渡到長時間,培養幼兒做事的耐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家長很信服教師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