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第十九中學;.武威第九中學
所謂經典誦讀常態化,是指一以貫之、數多年如一日;也或者說,已成為師生的共識和每天的必須,甚至是骨子里的一種需要;不是要我讀,而是我要讀,我必須讀,我們天天這樣讀。和常態化不協調或者要不得的做法是忽緊忽松,或者只有形式(計劃),而無落實(過程)。那么,如何做好經典誦讀社團的常態化管理呢?
教師要從加強和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學生人生修為和藝術素養的高度去重視經典誦讀活動,從而自覺開展好社團經典誦讀活動。教師在選擇誦讀內容,幫助社團成員制訂誦讀計劃時,要緊緊圍繞課標要求來開展。比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1到2年級,要求學生會誦讀兒歌、童謠和簡單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和個人愛好,鼓勵學生汲取閱讀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既要做到引導,又要做到放手,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教師要積極營造濃郁的經典誦讀氛圍,不斷激發社團成員的誦讀興趣,促使其由被動讀轉化為積極主動讀。為了營造更好的誦讀經典氛圍,我們要在校園文化環境建設方面,突出經典誦讀的主題,讓校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打上經典文化的烙印,只要走進校園,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學校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另外,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學校要結合圖書角工程,為每個班級配備一定數量的經典誦讀書籍,以此來豐富學生誦讀的內容。將《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等國學經典誦讀書籍置于學校圖書室和班級圖書角以及學校走廊的閱讀天地,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隨手誦讀。這樣既可調動學生參加經典誦讀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也能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經典的興趣。
經典誦讀活動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要將此項活動滲透到各項教育活動中。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游戲,就沒有、也不可能有圓滿的智力發展。”鑒于此,社團應開展豐富多彩的經典誦讀活動,努力實現經典誦讀的多元化。在傳統節日和學校的重大活動中,凸顯國學文化,挖掘與詮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彰顯傳統文化魅力。在社團文化建設上把“經典誦讀”作為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并且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有機融合。同時,在社團經典誦讀活動中,要以個人為點,以小組為線,在活動中不斷創新,努力把經典內容以現代舞臺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以此陶冶情操,激勵人生,演繹時代精神。
社團在進行經典誦讀時,不應局限于語文課堂和經典誦讀社團的學習實踐上,還應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全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讓經典的內容插上音樂的翅膀,在音樂課上給經典的古詩詞配上動人的旋律,讓學生隨著音樂節奏與作者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另外,根據詩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播放適當的音樂,為課堂注入無限的藝術魅力。
“畫是有形詩,詩是無形畫,詩畫同源”,因此將詩詞引入美術課堂,以詩詞為畫題,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畫心中所想,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誦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詩為內容,描繪出詩中的意境,使學生在品詩作畫時入情入境。
科學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方式,對于促進經典誦讀社團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學校要制訂詳細的社團活動考核評價制度,將經典誦讀活動的成效納入學生的思想品德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中,同時評比指導教師的工作情況,鼓勵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活動,并且定期對社團活動進行總結。其次,在經典誦讀社團活動中,我們可以采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等多種方式。就教師評價而言,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評價的側重點不一樣,對基礎較弱的學生,要重在態度上進行評價;對中等的學生,要重在掌握程度上的評價;對較好的學生,要重在自主發展上的評價。根據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才能使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努力改進,從而提升誦讀能力。
總之,經典誦讀社團活動在有效的管理和開展下,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定會得到提高,學生不僅會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同時也會使自己的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