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第二中學
明禮誠信歷來被中華民族所推崇,它既是社會公德的重要內容,也是《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的基本道德規范之一,因此,誠信教育是我們學校教育不容忽視的課題。當前青少年誠信度急劇下降,令人擔憂,因此需要多管齊下,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健康成長。
當前的一些社會行為背離了誠信的精神、違反了誠信的原則,抵消了學校誠信教育的成效,使青少年對誠信的價值產生了懷疑,對養成誠信品格的信心發生了動搖。其主要有來自家長不良榜樣的影響,來自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等。
學生自控能力尚差,易受不誠信行為的影響和侵害。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嬌生慣養,缺乏責任感,不能承擔各種責任,也不能經受挫折,遇到問題,便很容易失去了誠信。
1.教師要做誠信的榜樣。有調查研究表明,道德觀念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言行來感染學生。美國教育家洛克曾經說過這樣一段發人深思的話,他說:“對兒童進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眼前,用榜樣人物的先進思想、高尚情操、優秀品質、模范行為來教育學生,使養成教育形象化、具體化,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給學生一個更感性、更直觀的認識?!?/p>
榜樣教育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首先是名人示范。如我們聯系思想品德教材《講究禮節》中“曾子殺豬”的故事進行思想教育等。其次是教師示范。教師自己端正態度,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以誠信待學生,教師好的師德形象,直接影響著學生,也熏陶著學生的思想品質。再次是學生示范。在學生中樹立榜樣,讓學生通過自我認識、自我訓練、自我完善,促進全體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最后要搞好班隊活動陣地。班隊活動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禮儀教育的主陣地,讓學生在自由的、輕松的、愉快的情景中親自參與實踐,來培養學生的誠信度。
2.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誠信教育。良好的誠信意識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于中學生鑒別能力弱,正處于世界觀形成階段,良好的誠信意識在形成過程中不穩固。特別是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學生,一旦遇到適宜的土壤和氣候,不良行為就會重新萌發。為此,教師要加強檢查督導,強化學生誠信意識的形成,把誠信意識滲透到完成作業和待人接物上來。另外在班級常規活動中設監督員,開展“明禮誠信”行為訓練活動,通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認識,升華品質,陶冶情操,自我完善,并定期評選出“明禮誠信”小標兵,作為同學學習的榜樣。
3.社會應營造誠信的氛圍。學校教育常常受到社會的巨大沖擊,復雜的社會現實中坑蒙拐騙,制假販假,新聞媒體報道的丑惡現象對學生純潔的心靈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優化社會教育環境是培養誠信度的一個重要外部條件,創立一個整潔、優美、誠信的氛圍,給學生以一種良好的環境,對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影視作品、新聞媒體要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營造高尚的文化氛圍,在青少年活動場所要清理不良文化,張貼誠實守信的名言、格言,利用圖書角、黑板報、學習園地等陣地,宣傳有關誠實守信事跡。積極的輿論宣傳,優良的環境熏陶,才能更好地促進誠信意識的養成,從而提高學生的誠信度。
4.給學生留有承認錯誤的適度空間。許多家長都對孩子抱著殷切期望,總是對學生高標準、嚴要求。久而久之學生便有一種僥幸心理,撒謊有時還可以逃脫責罰,何樂而不為呢。因此,過度嚴厲其實是關閉了學生承認錯誤“大門”。因此,教師、家長要打開誠信“大門”,鼓勵學生說真話,打消學生的顧慮,讓學生認識到誠實的心比金子還貴重。當學生主動承認錯誤,我們首先應對其敢于承認錯誤的勇氣給予肯定,然后再耐心地與其談心幫助其改正錯誤,學生也覺得沒有必要掩飾錯誤而主動承擔后果,這樣才能營造誠信的氛圍。
5.家長要做誠實守信的楷模。家長是否言行一致,誠信待人,直接影響著學生誠信觀念的形成,因此家長在社會生活中應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有諾必踐,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誤,勇于承擔應有的責任,知錯就改,時刻做學生的榜樣。
總之,培養誠信觀念,提高學生誠信度是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任務。只要學校、家庭、社會密切協作,“明禮誠信”的種子一定會在青少年心靈中萌發并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