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甘州中學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若能合理地運用史料,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深化教學內容。借助史料的相互聯系,教師可以升華課程內容,進而加深學生對歷史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歷史作為一門重視證據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注意課程中史料例證的使用。合適的史料可以提升教學中的可信度,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及辯證看待歷史的唯物主義精神。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一定原則來將史料運用于歷史教學中,保證教學質量。
1.激趣神入原則。學習興趣是保證學生歷史學習質量、提升歷史課、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是當前許多教師關注的問題。教學中,史料的運用應當遵循激趣神入原則,即在教學中將史料作為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材料,為課程內容教學進行鋪墊,提升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秦代郡縣制度的教學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等來展示秦代史料,通過秦始皇本紀以及相關的歷史資料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分析出郡縣制取代傳統分封制的原因和價值,提高學生對歷史的分析能力。史料是教學中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和注意力的有效工具,在歷史教學中應當合理運用。
2.深度學習原則。傳統歷史教學過程缺乏趣味性,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課外,學生采取的歷史學習方式主要是背誦,這極大地加深了學習的枯燥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歷史自主學習性。在當前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深度學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學中引入史料例證,教師結合史料以及教學內容在課堂上開展歷史探究討論活動,學生通過分組討論來對歷史內容進行分析,全面地了解歷史的本來面貌,加深對歷史的理解,進而提升學習興趣。如當前的歷史教學中,一個爭議較多的知識點就是對隋煬帝的評價,在民間的評價中,隋煬帝往往被認為是一個暴君。但是,在歷史研究中,一些學者認為隋煬帝的政治思想以及舉措具有較高的價值,其有效地推動了國家的發展。教師在進行隋唐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將有關隋煬帝舉措的史料作為課堂討論資料,學生可以分組對隋煬帝舉措的正確性和影響進行討論,引導他們正確全面地認識歷史,從歷史中獲得對生活和學習的啟示。
3.啟智原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史料和合理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生思維,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培養學生分析史料細節的能力。在史料研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獲得對歷史的全面認知,這對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的養成有著積極影響。第二,培養學生合理使用比較方法。歷史研究中常見的研究方式就是將兩段歷史進行對比,從而發現其中存在的差異,了解歷史進程。比較方法的使用包括對相同之處的比較以及對不同之處的比較。例如,教師會對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歷史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探究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中的相同規律,把握早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特點。除此之外,在近現代史的教學中,教師會對抗日戰爭及近代列強的侵略戰爭進行對比,以探究其發生原因以及勝利背后的意義,加深學生對近代史的了解。第三,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歷史分析和研究工作常會從主觀以及客觀兩個方向進行,不同時代、不同階級以及不同國家的人對于同樣一段歷史的認識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歷史的能力,深化學生的辯證思維。例如,在鴉片戰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列強國家以及我國兩個角度分析戰爭的爆發原因以及意義,培養學生從多方面認識歷史分析歷史的能力,加強對學生辯證思維的培養。第四,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傳統的歷史教學重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這對學生歷史分析能力及批判思維的養成沒有直接的作用,影響了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鼓勵學生脫離書本和教師的結論,對歷史內容進行批判性思考。
4.人文升華原則。歷史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思想情感的培養,提升學生從歷史中感悟人生價值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例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瓦特改良蒸汽機的事例進行分析,探究這些重要的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全面認識歷史人物,從人文角度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