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市崆峒區第八中學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音樂課程作為小學教學中的重要課程,承擔著提升學生藝術修養、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的艱巨任務。隨著新課改工作的不斷深入,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賦予音樂作品具有文化內涵,幫助學生從多方面去深刻理解音樂作品,從而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文化情感,讓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肩負起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使命。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歷史悠久,并且具有博大精深的特點,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靈魂的體現,也是具有鮮明特色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匯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不受重視,許多豐富的民間文化在逐漸消失,這使得中國歷經千年的優良傳統文化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也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道德情操受到了嚴重的危機。因此,小學作為學生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植入于學生的心中,讓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讓學生自發地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1.在音樂活動中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音樂活動引導學生了解音樂作品,進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合理的教學環節,將中國傳統文化切實融入于音樂活動,讓學生在富有文化的活動氛圍中深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在教學《賽船》這一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關于賽龍舟的一些視頻,然后讓學生在觀看賽龍舟的視頻中學習劃船的技巧,再組織學生分組合作,運用廢棄紙箱制造龍舟紙船,最后進行小組比賽,以邊唱邊劃船的方式進行,依據唱歌的節奏和劃船的動作是否標準一致作為比賽判定結果。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而且使得音樂課堂更加豐富和生動。
2.在樂曲教學中體會中國傳統文化。古往今來,音樂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音樂的產生一直依附于文化中,同時音樂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二者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便是音樂與文化相互交融合一的體現,是古代人們在舉行宴會、旅途時和勞作時表達情感的體現,匯集了古代人們在生活中以載歌載舞的方式表達情感的內容。因此可以看出,中國傳統文化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音樂作品中依然可以了解到中國傳統文化。教師可以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的作用,讓學生在樂曲教學中充分體會中國傳統文化。
3.在音樂鑒賞中領悟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鑒賞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音樂鑒賞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前提,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重發揮音樂鑒賞的作用,在實際的音樂鑒賞過程中,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于其中,讓學生從歌曲鑒賞中充分領悟中國傳統文化,進而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同時,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認知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鑒賞曲目,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分析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音樂文化充滿熱情和喜愛之情,以此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感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4.在樂器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樂器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真正的實現在樂器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這是由于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樂大邦,早期中國民族的樂器就有三十多種,但是如今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樂器只有鋼琴、電子琴、小提琴等幾種西方樂器,無法真正地讓學生充分了解和學習中國的樂器。所以,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開展關于中國民族樂器的教學,使學生真正地在教學過程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與傳統文化相融合,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音樂素養,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