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芹芳 龍巖初級中學
從整體角度看,初中生處于人格、身心發展學的重要階段,其心理素質的培養急需教師、家長和社會的關注。面對初中生,教師應以學生心理發展情況入手,將體育活動與心理素質進行融合,根據學生情緒不穩定、心理不成熟、不穩定的現象,通過體育教學活動進行良好心理品質的塑造和發展。在積極的培養下,初中體育教師應從不同角度切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落實心理教育,錘煉學生意志力,促使其心理品質得到發展。
要想針對性地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教師應掌握初中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如學生在中考壓力力下出現的逆反、厭學等心理情緒。再加上學生尚未形成健全、成熟的心理,這些消極的情感因子會不斷消磨學生的意志力,導致其生活和學習受到不良影響。因此,教師應在進行體育素質活動布置時,適當地引入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開展體育鍛煉,引導學生養成積極的心理品質,使其意識到調整自身心態的重要性,并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組織的訓練任務。在這樣的教育活動下,教師可以反復地強調心理調整的重要性,讓學生們一邊完成體育活動,一邊達成心態調整目標,使其協調能力、感知能力得到培養與發展。此外,教師應善于借助環境和榜樣引導學生,選用符合學生心理特征和個性需求的方法,更好地引起學生的關注和重視。
游戲是放松學生身心、幫助其調整心理狀態,以及培養其各方面心理品質的活動。教師在將心理素質培養融入體育游戲時,要關注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愛好情緒,確保體育游戲能夠覆蓋整體學生。例如,針對心理素質差的學生,這類學生往往存在害羞、膽小等心理,使其不敢主動邁出第一步,也不敢參與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因此,教師應做好調查的基礎上,設置引導類的游戲活動,如籃球傳傳傳,讓學生們以5-6人為單位,圍繞圓圈在小組內進行運球。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教師和其他伙伴都可以借助語言鼓勵、動作鼓勵等方式,讓膽小的同學形成積極的態度,調動其內在運動和展現動機,使其準確地完成心理素質目標。最后,教師和組內伙伴可以給予其積極的評價和鼓勵,讓學生形成學習和進步的自信心。
面對心理情緒多變的初中生,只有合理地借助環境,才能讓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鍛煉。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善于塑造情境或運用榜樣,讓學生們先進人物的榜樣示范下,主動調整自我、突破自我,錘煉自身意志力。例如,在下雪天氣下,教師應借助這樣的天氣環境,科學地設置體育活動,讓學生們在惡劣環境下克服困難。針對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可以靈活地調整項目活動,為不同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活動。例如,在組織學生們在雪中跑步、打雪仗時,教師可以短跑女運動員達娜候賽因的買二手球鞋參加運動會的事例,講述其簡陋的訓練環境和設備,以語言講述形式,激勵學生們克服外在因素的影響,主動通過運動抵抗嚴寒,激發其挑戰積極性,磨煉其奮斗和拼搏品質。
對初中生而言,多元化的競賽活動能夠吸引其好奇心、滿足其競爭需求,讓學生在競賽中形中永不服輸、敢于拼搏的品質。因此,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們的日常表現,開展單人競技類、團隊競技類活動,以多元游戲形式培養學生心理素質。例如,根據許多學生喜愛跳繩運動的情況,教師可以組織男女生各分為兩組,進行單人跳繩競賽,在6分鐘限定時間內個數最多的獲勝,也可以讓男女生分兩組跳大繩,讓各組同學互相幫助、尊重,更好地協調與配合,提高越過大繩的成功率。此外,學校和教師應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籃球、足球競賽,讓各個班級內角逐出參賽隊員,組成參賽隊伍,并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各隊進行合作和配合,讓每名同學都能形成不服輸的心態,更好地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促使其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
綜上所述,初中生體育教學中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教師應正確地調查、關注學生心理發展情況、身體素質發展,從不同維度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在無形中滲透心理教育。通過關注學生特點、開展游戲活動、運用體育競賽等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被表揚、獲得贊許,促使其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讓學生形成敢于拼搏、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