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錢家店鎮中心小學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落實小學德育教育目標的主要載體,這門學科在培養學生道德素養、法治觀念的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明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結合學生特點創新教學方法,還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開展教學活動,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并且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1]。因此,探究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1 沒有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進行明確。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過于關注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而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甚至常常會被忽略,所以造成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教師也僅僅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進行知識的傳授工作,最終使得道德與法治教學流于形式。
1.2 教學資源嚴重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可以借助網絡輕松的獲取到更多的教學資源,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由于道德與法治學科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教師缺乏對教學模式的創新,也不會主動去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這也就造成了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
1.3 沒有認清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由于教師沒能夠認清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一直采取統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得部分學生難以適應教師的教學方式,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從而制約了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的提升[2]。
2.1 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良好教學情境的創設,與課堂教學效果存在必然的聯系,不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是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手段之一。例如,在教學《校園環境真快樂》中的“課間十分鐘”這一內容時,展示的是課內和課外兩種游戲形式,教學的目的在于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課間游戲對于緩解學習疲勞的重要性。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游戲的理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創設相應的游戲情境,比如捉迷藏、打球等。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這樣能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將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主要源自于生活,且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為了能夠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進行結合,這樣可以讓學生借助生活實例加深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并且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僅如此,通過這種教學方式,還能夠充分體現出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發揮出主觀能動性,進而使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治觀念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學“四通八達的交通”時,本節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為了能夠讓學生對多種交通工具有正確的認知,可以組織學生到交警大隊進行參觀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交通知識,還能夠使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得到有效的提升[3]。
2.3 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使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對學生的合理分組,讓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能夠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例如,在教學“自主選擇課余生活”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談談自己的課余生活,表述完畢后,小組其他成員對此進行評價,并做好相關記錄,以便能夠對小組探討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另外,教師在分配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時,每個學生都要清楚自己的工作和職責,這樣能夠真正的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而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提升小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治觀念是道德與法治學科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比如創設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進行結合以及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等,這樣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進而能夠實現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