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華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大柘中心小學 廣東 平遠 514600)
轉化后進生,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課題,后進生因為學習差,因而長期不被老師和同學認可,他們得到表揚的機會很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評和訓斥,因此他們大多心理上很寂寞,和師生們的關系很緊張,也不愿意學習。其實后進生更需要師生的關心和尊重,渴望表揚與鼓勵,要轉化后進生,首先要解開他們的心鎖,讓他們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得到快樂和溫暖。怎樣才能更好地轉化后進生,我認為對他們必須具備“六心”。下面談談我在教育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通常老師只偏心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我卻認為對后進省尤其需要來一點偏心,向他們傾注自己真誠的愛。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興趣上引導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沒有嫌棄他們,反而給了他們更多的關懷。這樣情相通則理可達,親其師才信其道。例如:我班的小謝同學,經常上課不專心,做小動作,搞東西,看小人書,作業不完成,有時完成的作業都是馬虎潦草,做錯的多,成績差。
造成學生落后的原因是復雜的。外因主要來自社會、家庭的影響;內因則是性格、意志等因素。老師只有細心觀察,深入了解,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才能收到實效。例如:我班的小李同學經常上課不專心,搞小動作,作業不完成,成績差,我開始也做了大量的轉化工作,但效果不太。經過細心觀察,了解其經常貪玩,自制能力非常差。他的家長由忙于做生意對他的學習情況也不了解。于是,我與其家長緊密配合,專門用一個本子記錄他每天在校在家完成作業和學習情況,每天老師和家長都簽字,督促他完成學習任務,經過一段時間,終于改變了過去不良的現象和行為,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后來他還擔任班里的值日生。
信心是兩方面的,一是老師對改變后進生的工作要有信心。相信只要功夫深,鐵柱磨成針,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二是要樹立起學生的學習信心。后進生身上雖然存在著明顯的缺點,但也蘊藏著一些不引人注目的“閃光點”。老師應選擇時機,加以表揚、鼓勵,使他樹立起信心。例如:我班有一名后進生小陳同學,一向沉默寡言,課堂上從來不舉手發言,學習成績不太好,一次課堂提問他猶猶豫豫地舉起了手,我就提問他,但回答卻是錯的,我把問題講清楚了以后,便說:“小陳同學雖然沒有答對,但他敢舉手說明他認真思考了。我相信,他只要積極思考每一道題,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同學們都熱烈地為他鼓掌,他把深埋著的頭抬起來了,站得更端正了。這一節課,他比以往都認真。
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對于學習并不是各個都能夠得心應手的,相對來說會出現一定的后進生,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也是如此。古人有云:“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對于行為習慣養成不足的學生,我們要用耐心來包容他們的錯誤。
對后進生老師一定要有耐心。一個知識點、一道題,對大部分同學講一遍就能聽懂,對后進生卻要花上兩倍、三倍的時間。這時老師就更需要有耐心,作必要的個別輔導,從各個不同角度,采用各種教學手段,不厭其煩地講解,直到他弄懂會做為止。例如我交四年級數學時有個小方同學,由于基礎差,計算100以內的加減法還要用手腳幫算,乘法口訣很不熟,簡單的乘除法都無法計算,每次考試成績才四十多分,面對這種情況,我對他除進行課堂教育外還經常進行個別輔導,從基礎補起,通過一年的時間,他終于在氣味考試考上83分的成績升上五年級。
后進生的進步往往有曲折反復的特點。他們改正的缺點和錯誤,以后可能以新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我班的小謝同學就是這樣時好時差的。對這種現象我正確對待,堅持反復抓、抓反復,持之以恒,方能水到渠成。
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過長期的訓練、熏陶才能養成。教師一定要有充分的責任心,對學生嚴格要求,切不能半途而廢或是松懈。
首先,要重視學生課堂內的常規訓練。課堂上要求學生注意聽講,不做小動作;讀書時雙手拿好書本,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寫字時時刻糾正不良的姿勢;當學生起來發言時,不能搶答,要舉手發言,發言時要立正、目視前方、態度要大方,聲音要響亮。
其次,要重視學生自理能力的訓練。建立學生值日輪流制度,每天都要對當天的值日生進行檢查、評分,并對完成得好的小組進行獎勵。學生在值日中能夠學會管理,獨立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實踐證明,通過值日生輪流的制度,學生不僅能夠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還能夠督促他人。這也從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激勵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班集體。
多年來,由于我是這樣做,轉化了不少后進生。也使我深深體會到轉化后進生必須具備“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