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軍 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第三初級中學
作為一名在縣城初中任教已經20多年的體育教師,我耳聞目睹過身邊多起發生在體育課上的學生意外傷害事故,這些事故不但直接損傷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讓體育教師面臨沉重的工作壓力,同時也影響了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本人從一名一線初中體育教師多年體育課堂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思考長期困擾學校體育運動中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層面分析探討防范體育課發生意外事故的策略。
1.學校對體育教學不夠重視或者資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時添置更新體育器材設施,導致體育設施陳舊老化,超期服役,在學生體育活動使用時發生斷裂、倒塌等,發生意外傷害的物質原因。
2.班級學生人數過多或者運動場地狹小,在運動過程中因為過分擁擠導致相互碰撞機會增加,或者因為分組練習時教師無法顧及對每個學生的指導,這是發生意外事故的重要原因。
3.按照現行的體育與健康課時設置標準,絕大多數初中學校體育課時設置不足,學生體育鍛煉時間不足,身體素質不達標,在完成有較大的難度或者強度的運動中容易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4.學校對于體育教學中的不安全事故處理缺乏應急預案。發生事故后,不能按程序正常處置,導致事態的進一步發展,給事故處理都增加了難度。
1.體育專業知識技能淺薄,教學能力欠缺。部分學校因為體育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甚至安排非專業老師代上體育課。老師在體育課上不能科學規范地講解示范,也不能給予學生在動作訓練后這兩個預防意外的安全指導。例如進行前滾翻教學時,不能正確地教給學生動作順序:“低頭,彎腰,蹬地,團身,抱腿——起”,否則極易容易發生頸部的扭傷。
2.體育課前準備不充分,尤其缺少體育課教學中安全措施的設計。有些體育教師的教學設計只注重備知識教法,不對場地和器材進行安全隱患的排查,不注重各環節安全保護措施的預防設計。如器械投擲時,安排面對面投擲,砸傷同伴。體操器械類下器械時保護不到位,出現腳腕扭傷,肌肉拉傷等情況等等。
3.體育教學活動中缺乏對學生的有序組織和嚴格管理與監督。在學生沒有掌握動作要領的情況下就開始訓練,或者認為學生已經掌握了動作要領而讓學生自由訓練,這是造成意外傷害事故發生主要原因。例如在跳高教學中老師并沒有讓學生真正掌握動作要領,就讓學生自己練習,結果學生起跳路線不對,跳到防護墊外而導致小腿骨折。
1.自身身體素質較差,技術動作掌握存在錯誤
現在的孩子大多從小嬌生慣養缺少體力勞動,運動的速度、耐力與靈敏性普遍較差,骨骼的堅韌性和關節靈活性不足,參與體育運動的經驗較少,往往對技術動作領悟不到位,在自身對技術動作掌握存在著較多的缺點和錯誤時進行運動,這是導致發生意外損傷的主要原因。
2.當時身體機能不佳或者心理狀態不良
如部分學生屬于特異體質或者身體患病與不適,卻不能及時報告老師,個別學生對某些運動項目缺乏興趣或者難度過大無法掌握甚至懷有恐懼心理,或者不守紀律嬉戲打鬧,在這些狀態下進行運動時極易發生不安全事故。
3.準備活動不到位不充分
部分學生在體育課的開始階段,不認真按照老師要求進行準備活動,導致身體骨骼與肌肉的力量、彈性、伸展性均未達到預熱狀態,這樣違反循序漸進原則進行大強度的運動過程中極易造成身體損傷,甚至發生嚴重的意外事故。
如參加運動時掉以輕心穿不適合的服裝和鞋子,也容易引起損傷。
1.認真貫徹上級有關校園安全工作文件精神,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成立體育課安全工作小組,制定《體育課安全應急防范預案》。嚴格依照《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安排課時,加強體育教師師資力量,定期對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進行培訓和考核,加強對體育課課堂的監管力度。每半學期開展一次全體師生參與的體育課傷害事故的預防安全教育和安全教育,不斷增強師生安全意識,減少和避免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
2.不斷加大對體育場地和器材資金投入。為保證學生有一個安全的體育活動場所,對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應堅持定期檢查,定期維修,對陳舊和存在安全隱患的體育器材應該及時更新,確保場地和器材的正常使用,避免因場地設施等原因而造成傷害事故。學校應安排在課前安排專人檢修器材,課后將器材送到指定的位置進行檢修,以確保體育器材的安全性。
1.體育教師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責任意識。作為體育課堂學生安全的直接責任人,體育教師必須充分意識到做好學生課堂的安全工作是進行體育運動的前提和基礎,組織體育活動期間必須考慮安全先行,在過程中必須密切關注學生的身心安全狀態,要眼中看學生,心中想安全。
2.體育教師必須堅持在備課中備足“安全防范措施”。傳統的體育備課強調做好“三備”(備場地,備器材,備學生),做到教學目的、任務明確,分類施教,方法得當。根據新的形勢發展,現在體育課備課中必須強調提前備好安全措施,比如如何設計準備活動和結束活動,如何設計訓練中的分組,如何針對搞好分層次教學,如何進行運動中的安全保護,還有如何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以調動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以確保課堂教學的安全順利進行。
3.體育教師要養成課堂教學中的“全過程”細節意識。如課前必須對場地和器材的進行檢查,清除場地障礙,更換有安全隱患的器材。課堂伊始,教師應觀察學生的臉色及身體有無異常,認真組織督促學生進行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包括一般準備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保證學生真正做到預熱充分到位。課堂中時刻注意關注每個學生的身體狀態,充分強調規則,加強對違反規則的“懲罰”,必要時適當改編內容,降低難度,以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課堂結束時也要注意放松環節,保證每個學生以良好的狀態結束。體育教師全方位、多角度地關注課堂的細節,才能防患于未然。
4.體育教師必須強化對學生學情的把握。體育教師在學情把握方面應做到以下四點:一是建立學生健康檔案。記錄清楚每一個學生的重大疾病史(如心臟病、癲癇病等)、身體受傷史(如有無骨折、肌腱損傷等),尤其是特殊體質學生。二是掌握學生即時的身體狀況,體育課開始前,應通過觀察或詢問,了解學生是否有感冒、發燒等身體不適狀況,及時做好妥善安排。三是要了解學生的體質及其運動量狀況。根據不同狀況,在課堂上指導練習時,做到分類推進,循序漸進,適可而止,特殊照顧或者特別保護心中有數。四是要摸清學生性格傾向及課堂紀律、運動習慣。根據不同性格狀況,采取不同要求和方法,這樣課堂上就會組織有序。做到了以上四點,課堂意外發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1.牢固樹立體育運動安全意識。可以在體育內堂課上,組織學生觀看體育課堂意外傷害事故的視頻,了解不規范的運動訓練會造成哪些意外傷害,首先引起學生對體育課堂安全問題的重視。在體育課堂上,從細節入手,貫穿全過程地培養學生的運動安全意識。要求學生嚴格按照體育訓練的要求著裝,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參加課前熱身運動、準備活動對于防范意外事故的重要性,指導學生熟悉技術動作的要領和難點,并盡最大限度避免動作的失誤。
2.不斷強化學生的規則意識。“無規則,不體育。”體育教師必須時刻教育學生遵守各項課堂規則,做到言出必行,有禁必止。對課堂規則意識不強的學生,必須在課堂上嚴格監督要求,堅決杜絕準備活動不認真到位,運動中嬉戲打鬧,隨意橫穿場地,不按照教師的示范動作訓練而做一些自創的冒險動作等現象的發生。
3.注重養成學生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初中學生大多由于缺乏運動經驗,在陌生或突發情形下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較差,這也是體育課堂發生意外傷害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所以體育教師必須善于利用教學時機,通過理論傳授和動作示范,讓學生提高自我保護和防范傷害事故的能力。如:在籃球、足球等這些人員眾多、動作迅猛、對抗激烈的項目訓練中,應教育學生不可一味爭強好勝,做到安全第一,適可而止。同時體育老師應該教給學生在常見危險狀況下的一些技術性自我保護動作。比如突然被絆倒時,可以蜷身順勢一滾做前滾翻或后滾翻;不慎從高處掉落時,應盡可能屈頸、以手抱頭、用肩背著地。
總之,當前初中學校體育教學中意外傷害事故的預防,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統籌謀劃,行動上齊抓共管,各司其職。學校做好政策引導和物質保障,體育教師嚴格按規則組織實施課堂訓練,學生自覺遵守規則進行運動鍛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具體做好各項細節性預防工作,這樣才能最大可能地避免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保證體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和學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