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純
(廣東省普寧市愛群中學 廣東 普寧 515352)
寫作能力的高低一方面能夠檢驗出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夠體現出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日常寫作素材的積累情況。寫作是一個充滿創新性的語文活動,語文新課程標準中也對初中寫作教學目標做出了非常清晰的規定,部編版教材中也明確的提出了寫作部分的教學原則為“具體明確,文從字順”,這也就充分的說明了寫作教學的重要性。“隨文從學”作為初中各年級寫作教學的原則,也是教師教學中必須要堅持的寫作教學原則,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寫作教學主題要與各單元閱讀教學目標相匹配,共同完成每一個單元的學習任務,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寫作體系。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主動的探究知識。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認為只有為學生布置已規定的作文題目與寫作范圍,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的提高。但是,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寫作成效卻并未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固定的題目限制了學生想要表述的興趣,同時還制約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無法實現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提高。因此,教師要將自己語文課堂中的角色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著,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有效的表達,盡情的將自己的想法書面化。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寫作范圍和空間,拓展學生的思維,實現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同時,大膽的將課堂交給學生,能夠有效避免寫作帶來的負面情緒。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寫作素材的積累是重要的一方面,只有學生的心中有足夠多的素材內容,才能在寫作時有更好的發揮。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平時多用心觀察,留意可以作為寫作內容的素材,并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語文課本,教材中除了課文以外還有很多的閱讀材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閱讀材料適當的應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并且課文的寫作手法是學生寫作技巧的主要來源,教師要引導學生細心體會,靈活的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除了在課內的閱讀積累,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借鑒課外讀物中的素材,這樣不僅能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幫助,還能促進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寫作是生活的縮影,所以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素材可以積累借鑒,每個人每天經歷著不同的事情,因此能積累下來的素材都是獨一無二的,生活中的素材最適合應用于記敘文中,對身邊事物的觀察、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小事,用自己真誠的言語表達出來都可能成為一篇優秀的文章。
雖然語文寫作是整個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但是很多同學們都非常地懼怕寫作文,詢問他們原因之后,他們說找不到相關的內容可以寫,讓同學們覺得語文寫作太難了,久而久之,同學們就會對語文的寫作環節產生心理障礙,看到語文寫作就開始緊張。因此,這就要求老師要緩解同學們的心理緊張感,并且加強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訓練實踐。在進行日常的作文寫作訓練時,切記不可急于求成,一定要循序漸進,否則不但達不到最初的目標,反而還會把事情變得更加糟糕。所以說,在進行作文寫作訓練時,老師可以讓同學們先練習寫片段,比如說人物的細節描寫、某個場景的描寫,在完成這一部分的訓練之后,老師就可以讓同學們開始進行簡單的記敘文寫作。
根據調查發現,很多的中學語文老師在批改同學們的作文的時候大多都只是寫一個“閱”字,表示本篇文章已經讀過了。對于這篇文章中出現的錯誤或者是寫得好的地方都只字不提,這就造成了同學們對于自己的寫作水平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除此以外,同學們花了很大心血寫的作文也想要得到老師的評價,希望老師能夠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但是,老師的評語卻無形中讓同學們對寫作的興趣逐漸消失,針對這個情況,老師在閱讀同學們的作文的時候,要針對這篇文章出現的問題或者是寫得出彩的地方進行勾劃,讓同學們能夠知道自己的優缺點,有針對性地去做調整,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水平。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不是短期就能夠實現的,需要教師制定長期的教學計劃,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努力,有效的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優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角色,激起學生興趣,注重在課堂中的積累,同時采取讀寫結合策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達成理想化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