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琳 綏寧縣融媒體中心
近些年來,許多紙質媒體將走向滅亡的言論層出不窮,自經濟危機以來我國的報紙媒體發展出現了許多窘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時代來臨也為紙媒帶來了一系列嚴重危機。由于這些環境和條件的改變,讀者的閱讀習慣、閱讀方式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多數讀者閱讀更傾向于便捷的互聯網。網媒的出現,為受眾提供了方便性、無償性的閱讀,因此紙媒的讀者數量減少了很多,導致了許多廣告商開始青睞網媒,這大大降低了紙媒的經濟效益,對紙媒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阻礙作用。為此國內外的一些報紙正在進行各式的整合,各大報團為了吸收優勢力量,在整合紙媒的同時,也新增了網絡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新平臺。[1]當前傳媒業界與專家學者就中國傳媒未來發展趨勢作出判斷:我們現在重要的是冷靜地思考與研究,明確傳統媒體,尤其是紙媒的發展戰略,并付諸具體有力實施。總體上看,我認為,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各有千秋,網媒對紙媒具有挑戰,但同時也有機遇。報紙在全球范圍內,還有強大生命力,尤其是一線城市的主流報紙媒體,仍然有獨特的、不可復制的市場和體制優勢。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報紙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新媒體層出不窮,使原有格局下的傳統媒體市場和形態份額發生了變化,這只是一種競爭調整的結果,用流行的說法來說——“競合”,即競爭與合作,實現雙贏。因此,為了適應讀者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的改變,紙媒需要與新媒體進行有效的融合,這是紙媒轉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途徑。[2]
1.紙媒多年來形成的品牌優勢。傳統紙媒經歷了很長的歷史發展,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都積累了經過時間的沉淀與檢驗的絕對優勢。公信力的樹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傳統媒體經過多年努力,樹立起一定的公信力,網媒在權威性和信譽度上正是薄弱環節,所以這一點紙媒是具有絕對優勢的。
2.紙媒的記者、編輯專業素質更高。紙媒的記者和編輯大多具有高學歷和豐富的采編及經驗,由于紙媒對專業人才的挑選及培養較為嚴格,所以他們的職業素養普遍較高,一個好的新聞記者需要在各方面都有涉及,也就是知識面要廣,但是專業知識又要精,新聞時間的發現,新聞素材的選擇,新聞寫作等都要有很高的專業要求。
3.紙媒對重大新聞的深度報道。紙媒在對一些重大的新聞事件報道時,一些連續報道和深度報道是網媒所不能比擬的。盡管有的網站媒體也有嘗試用大篇幅報道新聞事件背后的真相,例如網易新聞推出了“網易另一面”這一專欄[3],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人們長期習慣于在紙張課本的環境下成長[4],所以在紙張面前人們往往會隨著閱讀習慣而多一些閱讀的耐心。而且紙媒對于新聞事件背后相關的原因、過程以及結果往往都能抓住它的重點,給讀者有意義和價值的東西[5](236)尤其是社會新聞中許多違法和違背社會道德的新聞事件[6],紙媒更能將這些事件的背后黑暗公布于眾,從而引導輿論的監督力量得到受眾的支持。
1.在信息發布上的滯后性。紙媒相比網絡媒體的劣勢在于信息發布的時間上相對緩慢,由于網絡科技的發達,網絡新聞更新速度快,內容新穎,而紙媒由于要排版印刷等一系列煩瑣的工序下來已經錯過了新聞最佳的發布時間,而新聞最重要的一點也就在于“新”這個時效性上。
2.日益嚴重的高質量人才流失。傳統媒體高素質的新聞從業人員紛紛跳槽到新媒體發展,這已然成了紙媒目前一個巨大的現實問題,與網媒相比,紙媒的選擇員工的準則比較老套,由于受到業績和發行的制約,在薪資待遇上并不能滿足高質量的新聞從業人員,這一惡性循環導致人才流失幾乎成為難以攻克的難題[7],可謂是傳統媒體的災難和悲哀。
3.沒有聲音,圖像,傳播方式單一。相較于網絡媒體而言,紙媒的傳播形式單一,僅僅只以圖片和文字來表述新聞事件已不足以滿足現在人們的閱讀需求,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在接受信息時也習慣一種快速直接的方式,或是直接的視覺效果,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更傾向于聽和看到新聞現場的圖像、視頻,這些更為直觀的方法,而紙媒在這一點上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
1.傳播載體限制小。紙媒主要是根據報紙、雜志等紙質媒體傳播,而網媒是利用虛擬性的網絡空間進行傳播,這種傳播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讀者能夠隨時隨地掌握最新信息,從最大程度上實現了資源共享[8]。隨著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受眾者與傳播者之間的距離更進一步。
2.信息量大。網媒通過互聯網、wifi、移動數據等渠道,在數字電視、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終端發布了海量信息。同時你也可以在網上自由發布信息,這些信息能夠迅速的出現在使用這些信息載體的用戶視線中。并且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搜集到與一個事件及其相關的信息,使讀者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全面地了解整個新聞事件的前因后果[9]。
3.特殊的互動功能。網絡媒體在傳播手段上具有更為迅速和雙向交流互動的傳播優勢,這種傳播手段使其具有獨特的良好的傳播效果。受眾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聊天的方式,參與到新聞事情評論當中,從而與媒體之間產生一種良好的雙向互動。
4.時效性強。前面我們也有介紹到紙媒在發布信息之前,它是需要經過一系列較為煩瑣復雜的流程,這就導致在前一天發生的新聞事件一般都要在第二天信息才能夠刊登發布,這就使他的時效性大打折扣。但是網媒就不同了,由于有互聯網這一載體,網媒利用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為傳播載體,這種傳播方式打破了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媒體可以隨時隨地發布信息,受眾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就接收到信息的傳播,所以從這點可以看出網媒的時效性大大優于紙媒。
1.沒有新聞采訪權。就目前現實而言,網媒中只有一些官方網站媒體,例如新華網、中國新聞網、人民網等具有新聞采編權,而大多數的商業性網站只能靠轉載或是由網友發布的信息直接傳播,這也就導致了它傳播的內容缺乏真實性,原創內容更是少之又少。新聞的采訪權和信息的發布缺乏嚴謹性、權威性和可信度,是網媒發展的一大瓶頸。
2.權威性不高。媒體權威性的衡量標準,是讀者對媒體所發布新聞和發表觀點的認同和信任程度,網媒在這方面的卻是不盡如人意的,眾所周知網絡媒體上充斥著大量信息,在信息爆炸的網絡世界里真實信息和垃圾信息難分難辨,一度成為讀者紛紛指戳的“軟肋”。
3.大量的虛假新聞和有償新聞。在網絡媒體中為吸引受眾眼球一般都會出現大量的虛假新聞以及夸大性的與內容不符的新聞標題,更有甚者會將涉黃、違法、危言聳聽的一些內容作為新聞四處散播。正是因為這些“洋蔥新聞”的存在,讓網媒的可信度受到了十分嚴重的損壞。
就目前形勢來看,紙媒與網媒合體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新聞報業中轉型較早的成功代表有《紐約時報》,許多其他紙媒也都紛紛開始在探索屬于自己的轉型商業模式。雖然這種轉型我們并不能保證一定會帶動報紙、雜志的銷量,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這種方式是在互聯網的浪潮下尋求重生的機會,所以要想轉型成功,必須要摸清市場規則,了解受眾心理和需求,結合自身及網絡的優勢,開辟出自己獨有的競爭之路,這既是網絡時代紙媒的發展需要,也是紙媒面臨網媒挑戰的一種應對[10]。
通過上文對紙媒與網媒的生存與發展以及各自優劣勢的整體分析,紙媒具有專業隊伍、品牌優勢及較強的公信力,而網媒有強大的技術后盾做支撐,二者各有優劣。在如今網媒技術革新、新的傳媒產業格局的背景下,紙媒與網媒的融合發展已然成為如今傳媒體系建設與發展的方向,媒體融合作為時代變革產物的催成品,既是順應時代的變化和技術的革新,也是媒體自身發展的必經之路,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和必然。
自紙媒感受到網媒帶來的巨大挑戰和沖擊以來,為了在互聯網時代下尋求發展空間,一部分紙媒開始探索向互聯網轉型的發展戰略,許多紙媒通過“報網互動”的模式來打出報社的品牌以此來擴充自己在傳媒界的影響。在剛開始的時候,“報網互動”都使以報紙為主導的,大多數報紙網站上的內容幾乎都是報紙的翻版,沒有注入新的內容,只是一種形式上的“報網互動”。伴隨著轉型的不斷探索與改變,有些成功的報紙網站已不再是簡單將報紙的內容掛在網站上,他們的網站依靠自己的報紙品牌為核心,拓寬新聞視野與角度,創新內容和更多的互動交流,使報紙網站活出了自己的新天地,不再局限于報紙。
紙媒傳播載體單一,僅靠文字來傳遞信息,而網媒有圖像、聲音、視頻等更為立體的傳播效果,如果將二者的傳播進行無縫對接,例如在報紙最有價值和可讀性的深度報道后加上二維碼,讀者可以在閱讀完報紙內容后掃碼觀看新聞事件的視頻以及一些相關性的報道,這樣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事件更為全面的信息,而且充分調動了人的視覺聽覺感官,達到更為深入人心的效果,同時也滿足了讀者對于新聞信息更全面和權威的需求,這一方式利用了網絡平臺的多維傳播空間,使得紙媒報道的點和面都得以拓寬,而網絡媒體內容蒼白的缺陷也得到補足,此外,還可以由紙媒的資深記者建微信公眾號,同樣可以在報紙中加二維碼讓讀者掃碼閱讀新聞評論并與讀者在公眾號進行交流與互動。
開設網絡報紙已是互聯網時代紙媒轉型的大趨勢。現在有很多的報紙網站獨立運營,他們也具有和紙媒同等的新聞采訪權,內容相比網絡上轉載的新聞有了較多的原創性和權威性,這也是紙媒與網媒合體的一種良性產物,紙媒轉變為線上網絡媒體,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紙媒有長期積累下來的忠實受眾,還有專業的采編團隊。同時結合了紙媒專業權威和網媒發布及時和便于閱讀的優勢,這樣的報紙網站比較有名的如中國紅網,它在新聞界還是有一定地位和發展前景的。也有一些地方性的日報、晚報也有這樣的報紙網站,如邵陽日報的邵陽新聞在線,邵陽日報自開創邵陽新聞在線以來,其關注度上升不少,影響力也有所提高,可見這種報紙網站的未來還是一片光明的。
綜合當今傳媒界的發展局勢,我認為紙媒與網媒“相處”需要更多的互補與合作。在全球化、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紙媒與網媒的融合發展成為必然的生存與發展之道,新聞媒介的多元化、融合化已然成為發展趨勢。需要注意的是媒介的融合發展需要注重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和轉型策略的創新,從而使紙媒與網媒的融合更加完美,在新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紙媒與網媒只有清楚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優勢和不足,才能取長補短相互借鑒與時俱進最終找到屬于自己前進的新大陸。所以挑戰本身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契機,競爭雙方都能在體制、機制、管理等各個方面打破以往的模式進行創新同時吸取對方的優點不斷提高自身的實力。而網媒的迅速發展也為紙媒的發展開辟出了新的發展道路,媒介無謂發展的新舊之分,也沒有誰將誰替代之分,將紙媒與網媒進行互補融合使傳媒產業的渠道得以創新,進而強化傳媒體系的建設與發展。所以說兩者間并不是單純的博弈,更是一種合作與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