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瑋 貴州民族大學
這一階段主要是在1949年到1966年的時間段發展的,對于少數民族的群眾體育政策先是制定了一些基礎性的發展政策,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古跡、珍貴文物、圖書及稀有生物保護辦法》等政策都是有著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的相關內容,雖然相關的政策內容和數量并不多,并且也沒有太過于專業的少數民族體育發展政策,但從那個時期開始我國已經開始逐步重視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了,在這一時期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
在我國1967年—1976年這十年的時期里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狀況都出現持續低迷的情況,此時少數民族的群眾體育事業也處在了停滯狀態,甚至很多事項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在上一階段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發展勢頭是很好的,但在這一階段卻沒能繼承這一良好的發展勢頭,也沒有頒布任何新的與少數民族群眾體育事業相關的政策法規,可見,在這一時期我國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的發展處在了停滯階段[1]。
從1977年開始,我國的政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改革開放”的先進思想對經濟、文化、社會以及體育等各大產業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體育政策也重新煥發了升級,一直到 1994 年這都屬于我國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奠定基礎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也相繼出臺了很多與群眾體育政策關聯性較大的文件,如《關于進一步發展體育運動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1984年)、《全國少數民族體育工作座談會報告》和《關于培育體育市場,加快體育產業化進程的意見》等,這些文件對少數民族體育產業的多項內容都給予了明確說明,如其發展方向、人才培養、文化保護意見綜合發展等內容,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并為其將來的成熟和創新奠定了牢固基礎。
在1995年往后的10年時間里,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少數民族體育事業也隨之取得了快速發展,并且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更加專業型的群眾體育政策。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通知》《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競賽項目立項暫行規定》《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和《農村體育工作暫行規定》等政策性文件,在之前各個階段所出臺文件的基礎上,這些文件對原有政策和規定進行了充分的改革和細化,并針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改良對策,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的發展情況也趨于穩定和成熟。
從2006年到2010年這五年的時間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有了質的飛躍,我國體育運動員在競技體育事業中取得了更加優異的成績,群眾體育事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這一時間段也出臺了與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相關的文件,如《關于印發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意見的通知》(2006年)、《全國體育人才發展規劃》《關于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古籍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2009年)和《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這些文件在改善以往文件內容的基礎上還提高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開發的相關內容,同時從統籌規劃、資金保障和制度構建等方面完善群眾體育政策的具體內容,大大提升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
從2011年開始,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體育政策已經發展到了創新階段,在全面健身小康社會的新形勢下,我國人民大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提升,體育產業也取得了飛速發展。黨、國家以及各地區的行政主管部門也越來越重視發展體育產業了,在少數民族地區針對傳統體育工作也出臺了很多具有較強創新性的政策和法規,并相繼出臺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等政策性文件。在新時代下這些政策文件以社會大眾對體育的實際需求以及體育工作的發展方向為基礎,為實現體育強國夢提供了很多的指導性意見,并且也為少數民族地區傳統體育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大大地提升了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
對于我國各地區少數民族的群眾體育政策來說,其面向的主體就是居住在該區域的少數民族群眾和普通群眾,而制定群眾體育政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為社會群眾服務。制定相關的群眾體育政策時就應充分考慮主體的實際訴求,然而實際的情況是絕大部分的群眾體育政策都是由少數民族居住區的政府主管行政部門制定的,并且是一級一級逐層實施的。這種制定模式對主體訴求是并沒有充分考慮到的,所制定并實施的政策并沒有與群眾的實際情況緊密聯系起來,大大降低了群眾體育政策的針對性。另外,很多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的制定過程都會出現改用和抄襲的情況,即改用其他行業的政策內容或是直接抄襲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體育政策,并沒有有效收集本地區居民對這一內容的真實訴求。舉例來說,我國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在2000年—2015年這一時間段都相繼出臺了《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以及《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等文件,各個地區在制定這些文件時是存在著明顯相互借鑒的問題。由于其他地區和行業在所制定的行業政策文件中有很多內容都是強調保護并尊重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在制定群眾體育政策時就也必須有這方面的內容,這一模式確實是有利于更好傳統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但是由于沒有及時有效地收集和整理主體訴求,政策所能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有限的[2]。
優良的群眾體育政策在出臺后,其要想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須保證政策本身的有效落實,中國共產黨和各個地區政府主管體育的行政部門為了更好地發展本地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事業,其已經相繼出臺了諸多群眾體育政策。在落實和執行這些政策時卻遇到了很多的內外部困難,導致很多政策都無法執行到位。在落實一些群眾體育政策時是需要有足夠的資金作為支持和保障的,各個部門要緊密配合并投入大量人力,很多政策的落實和執行過程還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由于經濟條件和工作人員等因素的限制是做不到這些內容的。另外由于負責政策落實工作的相關人員缺乏責任意識,對于政策沒有進行大力的普及和宣傳,沒有綜合考慮到本地區人民群眾的配合度和接受意愿,政策的操作有沒有充分的保障條件,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少數民族的群眾體育政策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我國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所頒布和出臺群眾體育政策的數量是非常多的,并且這些政策對于發展當地傳統體育事業也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然后在調查和研究工作中可以看到,所形成的政策制度體系還是不夠完善的。首先,少數民族群眾體育的宏觀內容并沒有太多涉及,幾乎都還是根據本地區的文化、經濟和體育方面的宏觀政策來開展各項群眾體育工作,政策內容也沒有完全滿足少數民族體育發展的實際情況;其次,所出臺的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缺乏專業性和針對性。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與少數民族群眾體育工作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但從具體的落實內容和所設置的整體發展目標來看,大部分內容都是與群眾體育發展、體育基地設施建設和專業人才培養相關的,卻沒有太多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保護工作相關的內容;最后,所制定的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缺乏主動性。很多政策內容都是根據少數民族地區群眾體育政策執行和實踐過程中所暴露的問題所制定的改良對策,對于主動規劃和發展的內容是很少的[1]。
上面已經詳細對于我國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展開了分析,下面將從如下幾個維度提出具體化的發展策略,即制定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到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應因地制宜的嚴格落實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體育政策、充分兼顧完善少數民族地區的群眾體育政策。
中國共產黨在面對各類問題以及開展各類工作時,其普遍會遵循的一大原則就是實事求是,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原則。在少數民族地區制定相關的群眾體育政策,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當地的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好的體育服務,發展當地的體育事業,以更好的傳承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體育文化。那么政府相關主管體育事業的行政部門在制定群眾體育政策時就必須從本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充分考慮到社會大眾主體真實訴求的基礎上去制定政策,要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訴求進行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所制定并實行的體育政策也必須與當地的實際情況和體育傳統相適應[3]。
一直以來,我國各個少數民族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如自然地理環境、歷史變遷狀況、傳統體育資源、經濟發展水平、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社會發展程度以及知識層次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也會導致該地區很多產業的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對于傳統體育產業來說,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都沒有構建出完善的傳統體育管理機制,同時又面臨著很多的內外部困難,在落實和執行政策的過程中也并沒有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從政府主管部門到基層部門的各級管理者都應根據地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嚴格落實所出臺的群眾體育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要更加靈活并傾聽群眾的意見,面對困難時,工作人員都應逐步形成勇于承擔和無私奉獻的精神[4]。
所謂的統分兼顧就是指少數民族地區在制定和出臺群眾體育政策過程中,相關責任人員應在全面考慮與政策相關的各類子要素基礎上去設置相應的政策內容并構建完善的政策體系,從整體考慮到部分分解,之后再從部分實施到統籌規劃,采用統分兼顧的策略對于更加快速并且健康地發展少數民族地區傳統體育事業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所謂的“統”指的就是整體,而“分”就是指部分,也就是說在整體上要對群眾體育宏觀政策所涉及的各方面內容進行統籌規劃,要更加全面地考慮到所有因素和要素,同時確保政策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操作性。同時還必須做好宏觀體育政策和微觀體育政策的構建工作,確保其具備良好的實效性和針對性[5]。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對我國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的歷史演進過程、我國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及我國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的發展策略三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探討。從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以及各地區政府主管部門已經出臺了眾多的少數民族群眾體育政策,其對于更好地開展少數民族地區群眾體育工作以及維護少數民族體育權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