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建 湖南省邵陽市不動產登記中心
思政教育政策績效是個復合詞匯,由思政教育政策、績效構成,其內涵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實行思政政策給主體帶來的績效,通常涉及三方面內容,一是政策實行效率及質量,二是主體對政策實行的滿意程度,三是政策是否具備長期實行的條件。改革開放至今,制定思政政策始終是國家工作的重點,隨著大量科學政策得到落實,不僅相關實踐活動所具有科學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基于此所開展學科系統建設工作的發展勢頭也變得極為迅猛,其現實意義有目共睹[1]。而要想使其價值得以實現,關鍵要以教育部門為主導,在為思政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及政策保障的基礎上,結合政策實行可能面臨的問題,探索出可使其績效得到顯著提升的有效路徑。
在當前社會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是最為關鍵的工作之一。同樣是做重點關注與解決的問題,其結果優劣最直觀體驗便是受眾者自身的滿意程度。作為思想教育中的受眾者,其有權利對相關的教育活動,進行個人的評價與判斷,同時這樣的評價,還會對其效果的提高有著關鍵意義。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工作,在其開展的過程中,受眾者切身的感受不斷發生改變,這也表明教育受眾滿意度的形成,同樣是變化的過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受眾的滿意度形成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幾方面重點關注。
一是對受眾需求加以明確。“滿意度”實際上是對主體的“需求”進行的回應,確定并找尋受眾的需要所在,是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與滿意程度進行提升的關鍵點,只有充分地將其理解,才能提供出滿意的教育活動。由此可見,保證受眾對政策持認同態度很有必要。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思政政策已形成完整的話語體系,其文本內容往往蘊含著相關價值理念以及行為規范,要想使政策實行效果達到預期,關鍵是對話語轉化引起重視,賦予文本更為突出的張力。
二是向受眾提供良好體驗。對于受眾而言,服務質量決定著自身體驗感受的優劣程度。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其不是商業性質的服務,同樣不是一次買賣,是將科學與教育進行融合的相關活動,其中的教育者與受教者,并不是商店的賣家與顧客。但同樣會給予一定的啟示,作為主觀能動性的人,在接受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時,必定會對其中自身的感受進行重視,這不僅是針對教育者,還有相應內容與使用方式,同樣納入受眾體驗中。新時代的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受眾者的體驗感受,因其能夠對教育活動的優劣做出直接反映。
三是為受眾外化政策理念提供幫助。通過研究可知,政策理念所表現出科學性,通常由受眾所做出行為和理念內涵的契合程度所決定,這也給主導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通過對多元實踐平臺進行搭建的方式,鼓勵受眾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通過實踐的方式對政策價值形成準確認知。
從實際出發是確保各項工作取得預期績效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樣需要在實際中滿足受眾者,如不能讓將其需求掌握住,就無法在教育活動中產生相應的效果[2]。在《黑格爾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并不能作為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其進行摧毀;理論在被群眾所掌握時,便會產生物質上的相應力量,理論內容只要足夠徹底,就能夠說服人,其中所謂的徹底,便是掌握事情的根本。但人的根本是自己。”由此可見,滿足在思想教育過程中的受眾需求,是教育目標對“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集中表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樣是對黨與國家前途命運的決定力量。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并實施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內容,將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中,并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創造歷史偉業”。“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中心思想,是突出了人民在未來發展中的主要作用,通過解決其需求的方式,來對該原則進行實施與貫徹,強調將思想教育受眾作為施教的關鍵。
一是學術環境。政策要想走向成熟,前提是有相應的學術環境。因此,主導方應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定期開展實地訪談或是學術沙龍等活動,真正做到立足政策視角,通過理論探討的方式,使參與者經由實踐所獲得經驗得到整合。信息時代,可被用來對政策進行宣傳的平臺極多,除了傳統的期刊外,還包括公眾號等新媒體,當然,上文所提及學術活動同樣可被用來對政策進行宣傳。事實證明,隨著良好學術環境的形成,社會各界均會主動參與到學術研討活動中,這樣做既能夠使政策得到大力宣傳,還有助于政策內涵的解讀及發掘,對政策實行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資源環境。有充足的政策資源提供支持是政策得以實行的關鍵,打造資源環境的重點是對人力資源進行科學配置。主導政策實行的主體,應將重心放在對人力資源進行挖掘上,通過加快政策質量轉化速度的方式,確保政策發展具備理想合力。例如,加大物資投放力度,結合政策所提出要求,酌情增加財政投入,為政策實行提供有力支持等。
三是條件環境。研究表明,思政教育政策得以生成的前提是有相應的意識形態對應,這也表明對政策進行制定與實行時,社會輿論和政策法規均發揮著重要作用。要想打造符合預期的外界環境,一方面要有法律作為基礎,另一方面要獲得輿論的支持,改善條件環境很有必要[3]。
督查評估有助于政策效能的持續發揮。在打造相關長效機制方面,以下內容需要尤為注意:其一,通過全程監管政策執行情況的方式,保證政策可得到貫徹落實。事實證明,這樣做既能夠解決政策實行過程中常見的選擇性實行問題,又可使政策文本更加透明且公正。其二,不斷完善現有機制。眾所周知,評估所傳遞內容,主要是主體所做出行為選擇以及權力的配置情況,只有做到量化評估和階段評估相結合,才能使評估結果更符合實際。有關部門可根據自身所掌握信息,對制約政策深入開展的問題加以明確并解決,從根本上杜絕失真情況出現,政策自然能夠做到持續發力。
綜上,要想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績效,應該對受眾群體的感受加以重視,這不僅是當前該工作中的重要改善方向,還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實踐中的落實。為此,需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將受眾的關注度、出發點,與體驗重點加大關注力度,以此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