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超 河南省工業學校
工業機器人,是先進的科學技術數字設備,現階段在農業、工業、醫學等多個領域中均得到了應用,也是促進現代工業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國內制造業的發展,需要有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作為支撐。現如今,雖然各大企業對于工業機器人人才需求不斷提升,但是在高技術人才培養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在該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需要基于產教融合理念,構建符合社會和企業需求、能夠提升工業機器人相關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實訓基地。在該過程中,職業院校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創新優化培養方式,適當增加實訓設備,保證師資力量充足,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實訓機會,進而充分發揮出實訓基地作用,培養出更多工業機器人相關專業技能型人才。
在新時代背景下,現代職業教育想要獲得發展,需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力度。最近幾年,我國越來越注重職業教育,且把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并且在具體教育教學中要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對各級政府、企業、職業院校進行帶動,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進而促使校企雙元育人[1]。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之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職業院校更加需要加強工業機器人實訓基地建設。并且,根據相關調查顯示,現階段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面臨著高技能型人才極度缺乏的問題,其中包括操作、安裝、調試、維修等方面。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工業機器人會得到快速發展,高端技術型人才的缺口會越來越大,機器人的出現催生了很多新崗位,如機器人操控、研發、維修等。在該時代背景下,職業院校有必要以產教融合理念為基礎,加強校企合作力度,構建高水平實訓基地,進而為社會、企業輸送更多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
在產教融合框架下,院校應積極主動和相關企業合作交流,共同建設行業標準的基礎性實訓室。根據工業機器人行業標準、人才基礎能力需求、規范條件,創建相關基礎工作站,其中包括工業機器人機械結構認知、圓柱坐標機器人實訓、工業機器人多功能電機測試實訓、工業型柔性制作實訓等[2]。和企業一同對行業標準的職業能力實訓項目進行開發,可以實現工業機器人基本關節結構、基礎操作、參數配置、虛擬仿真等教學,促使學生扎實掌握工業機器人系統組成、功能、控制方法,提升學生工業機器人基礎認知和操作能力,培養出更多技能型人才。
在工業機器人實訓基地建設中,和當地工業機器人本體廠商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創建工業機器人認證培訓考試中心和培訓認證中心。具體來講,以本體廠商自身完備的認證資料、培訓服務、講師資源作為基礎,提供給學校專項能力學習載體,學校可以進行機器人及初級工程師培訓認證、程序員培訓認證[3]。在前期,資源方需要對建設方案、裝修風格、相關宣傳資料進行提供,共建認證中心設備,且定期進行技術版本和硬件設備的更新、保養、維護。資源方需要把機器人社會培訓、學生教學全套電子版教材資源進行提供,對學校教師提供免費的知識培訓。其中,資源方可以推薦客戶,到學校實驗室開展培訓課程,輔助學校實訓教學所需的技術,且協調相關企業和學校一同研發行業應用;資源方學校一同開展教學培訓,且給專業成績合格的學生授予證書。在后期,資源方把畢業生推薦給省內合作用戶、系統集成商,這樣可以促進專業人才的輸送。并且資源方可以提供給學生后期實驗室應用案例的建設,對最先進的應用技術進行提供,把設備以特殊優惠的價格提供給學生。學校和企業雙方共同把認證中心建設成為集多功能于一體的產學研中心,其中包括產教融合一體化實訓、企業培訓和技術推廣等。
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可以和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龍頭企業進行合作,以產教融合為基礎,建設工業機器人操作與運維1+X證書考核實訓室[4]。在該過程中,想要積極對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進行推進,需要根據當下行業應用技術發展情況、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形成職業技能要求,其把其轉變成為以專業教學標準為基礎的專業能力學習載體,促使學生可以結合電氣原理圖、機械裝配圖、工藝指導文件與維護手冊,做好工業機器人系統安裝、工業機器人本體定期保養和維護、示教編程調試等工作,建設具備工業機器人基本程序操作能力的實訓室。在該實訓室中,可以開展多種定崗實踐,其中包括機器人機械測量和拆裝、工業機器人數據備份和恢復、工業機器人系統保養和維護等,促使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相對接。此外,還可以把實訓室和專業教學、技能大賽進行對接,通過競賽實訓活動,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水平,充分發揮出技能大賽優勢。
職業院校可以和應用型龍頭企業進行合作,構建生產性實訓室。在該過程中,學校可以和相關企業一同對育人實訓平臺進行構建,結合企業對崗位能力的要求,開發實訓項目。例如,在滌綸長絲熔體直紡智能制造數字化車間項目中,把滌綸長絲和聚酯薄膜生產過程的聚合工藝、視覺檢測、紡絲工藝、裝箱、入庫等課程和崗位進行對接。再如,在生活用紙智能化生產項目中,把高端衛生巾、紙尿褲產品生產自動識別質檢、成品入袋、裝箱、運輸、入庫等課程和項目技能進行對接,促使學校和企業、教育和生產之間聯系更加密切,促使企業生產研發和學校人才培養之間實現有效銜接和同步發展。
產教融合框架下,想要建設高質量工業機器人實訓基地,需要教師隊伍的支撐。工業機器人技術,屬于新型專業,學校需要注重引進高技能型人才,并且還需要注重學校教師和企業技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5]。這就需要注重提升雙師型教師素質,具體來講學校需要以產教融合為基礎,構建創新梯隊,可以通過升級教師名師工作室,分級打造師資隊伍,其中包括能工巧匠、教學名師、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新教師等。例如,能工巧匠和教學名師,提供給其參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的專業建設研修班機會,或者提供給其出國考察學習深造機會;專業帶頭人,提供給其參與專業高級研修班機會,或者提供給其參加機器人編程和維護培訓班;骨干教師,提供給其參與教師能力提升培訓班機會,或者提供給其參加深度產教融合進修機會,提升骨干教師專業能力;新教師,可以利用師徒結對的傳幫帶形式,促進其成長。
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可以和相關企業合作,創建產教融合服務中心公眾號,在公眾號中對實訓室環境文化、制度文化進行發布,且通過3D技術,實景線上展示。與此同時,在公眾號中,可以定期發布工業機器人企業最新文化建設。在線下,利用宣傳欄等形式,把基地實訓室環境文化、制度文化呈現出來。通過線上、線下聯合的手段,加強文化建設力度。并且,需要對實訓室銘牌建設進行規范,保證實訓安全[6]。在該過程中,可以張貼展示實訓基地階段、實訓室功能介紹、實訓室銘牌、產教實訓項目,且和合作企業一同對實訓室制度銘牌進行編制,其中包括作業人員上崗基本要求、上崗安全操作規范、工作服穿戴標準、上崗安全帽佩戴方法等,促使學生可以規范操作,提升實訓安全性。此外,還需要注重實訓基地宣傳標語上墻,在無形中內化教育學生。標語內容需要和產教融合有關,和職業教育有關,和國家、黨的教育方針有關,這樣不僅可以啟發學生,還可以調動學生,進而實現內化教育。
總而言之,在產教融合框架下,職業院校工業機器人實訓基地建設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就業水平,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工業機器人相關專業教育改革發展。目前,由于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工業機器人實訓基地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到了人才培養效果。基于此,在實際教學中,職業院校需要以產教融合作為基礎,加強和企業的合作交流,創新培訓人才模式,創建工業機器人的功能實訓平臺、運用實訓室、智能柔性制造單位實訓平臺、虛擬仿真實訓室,建設高質量工業機器人實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