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芳
(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海濱小學 廣東 湛江 5245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并不是對學生的區別對待,而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需求,對于學生來說,統一的教學內容會導致部分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陷入到“一步差,步步差”的困境之中,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作為教師,為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才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正確方法。
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教師需要重視對預習目標的分層,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預習,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學習與梳理知識,掌握知識脈絡,保證自身在正式教學中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學習,然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置統一的預習目標,部分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難以滿足預習目標,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作為教師,應當在明確學生差異的基礎上對預習目標進行分層,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預習目標,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在對《竹節人》進行預習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預習目標的分層,將預習目標分為“能夠通過閱讀與預習概括故事情節,理清行文思路,體會到傳統玩具帶給人們的樂趣”、“能夠在預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在語言上運用的夸張手法,以及表現出的幽默詼諧”、以及“能夠在預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對于竹節人游戲的特殊情感,以及對童年生活的眷戀”。在預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能力來確定自身的預習目標,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梳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語文分層教學,教師也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教學目標是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學習需要達到的目標,對于學生來說,教學目標起著印證學生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學習滿足感的任務,然后,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為學生設置統一的教學目標,要求所有學生都采用統一的標準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部分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在課堂上難以完成教學目標,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與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作為教師,應當以學生為本,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針對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明確課文內容,同時理解‘應接不暇’、‘不可計數’、‘鳥影’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為學生制定基礎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理解課文中‘天堂’的含義,感受作者心目中的‘鳥的天堂’是怎樣的,同時對課文的寫作手法進行分析”,針對學習水平較好的學生,教師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考‘榕樹的生機’在哪里?并對課文進行總結”,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的需求來開展學習,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后練習負責的是對學生課堂學習的回顧與提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然而,在課后練習的過程中,部分學習水平較好的學生面臨著課后練習難度過低的困境,學生無法通過課后練習來鞏固提高,對于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來說,課后練習又無法順利地完成,這會影響學生的復習質量,使得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受到影響。作為教師,應當對課后練習進行分層,設置不同層次的課后練習以滿足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的需求,使得學生能夠從課后練習中得到足夠的收獲,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在學習《憶讀書》時,教師在進行課后練習時,可以先為學生制定基礎的課后練習,“作者多讀書的收獲是?在課文中,作者認為,怎樣的書才算好書?”滿足學生最基礎的學習需求,隨后,教師需要在課后練習中加入附加題,滿足需要自我提升的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與書的故事,寫一寫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本書,并且寫出自己讀書的體會”。讓學生在完成基礎知識回顧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提升,滿足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鞏固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復習質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分層教學能夠明確學生之間的差異,滿足不同階段學生學習的需求,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有著促進的作用,作為教師,在開展分層教學時應當以學生為本,充分明確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情況實施具體的分層策略,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鍛煉,從而培養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