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芝
(廣西百色市田東縣思林鎮思林中心小學 廣西 田東 5315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是體現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需要教師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展開大量而有效的閱讀,以增進學生的語感,提高其語文自主學習探究能力,促進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是指教師在一定時間內引導學生同時閱讀幾篇內容相關的文學作品,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其知識儲備及語文綜合素養。語文群文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學生閱讀效率、閱讀質量及分析、思考文章主題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對豐富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一是有助于豐富小學生的閱讀量。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共同閱讀一組在內容、主題、創作時代背景等方面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學作品。通過強化、集中、高效的閱讀方式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語感,并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二是有助于提高小學生閱讀效率。當今的信息化時代,也是新知識大量出現和不斷更新的時代。要使學生適應當今社會需求,就要從小培養其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包括良好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一定的閱讀目的、方法及計劃,在同樣一堂課50分鐘時間內完成一組作品的閱讀,可訓練小學生快速反應及思考能力,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三是有助于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改變了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機械、枯燥的教學方式,而是采用形式新穎、內容豐富且參與度高的教學方式,大大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保持學習的專注度,并在這種大量而快速閱讀、分析、品味、思考的過程中,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豐富的知識儲備,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四是有助于提高小學生閱讀質量。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更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優化其閱讀方法,使其在快速、大量閱讀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精讀、略讀、朗讀、默讀能力。在閱讀中,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或字斟句酌,或通篇略讀,把握大意,通過閱讀內容豐富、體裁各異、風格不同的文章,并在閱讀中對作品進行比較、分析、思考和總結,有效提高了小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技巧。
2.1 依據不同的主題確定閱讀的作品。群文閱讀不是沒有目的的泛讀,而是有選擇性地對所閱讀的作品進行篩選以避免閱讀內容的繁雜,可由教師首先確定閱讀作品的主題,依據主題選擇相關的作品展開閱讀。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選擇主題相近的作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悉心體會每篇作品的不同內涵、不同的表現手法、從中獲得的不同感悟等。教師可嘗試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主題篩選,再由選定的主題進行群文閱讀材料的篩選。
2.2 對確定的閱讀作品做好閱讀設計。為了確保群文閱讀教學取得預定教學目標,便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教師需將篩選出的作品進行分類,使之符合學生的閱讀特點和需求。同時要緊貼學生的閱讀需求進行精心設計,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展開閱讀活動。可以結合不同作品的主題、全篇結構特點、語言風格等采取不同的方法閱讀。如,在群文閱讀的童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閱讀《白雪公主》,使學生主人公及圍繞主人公所發生的故事有清晰了解,再引導學生對作品的結構、內容、情節發展等進行分析,隨后,再啟發、要求學生對《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農夫與蛇》等有關聯的作品展開閱讀。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師要求學生借鑒此前對作品內容、情節、結構的分析方法,對其它作品進行自主分析,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和總結能力,促進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2.3 在群文閱讀中精心設計啟發性問題。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對某一篇作品的閱讀來訓練學生的朗讀、分析、概括及總結等能力,繼而促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能夠有意識地對作品中的相關信息進行提取與整合。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對群文閱讀的把控和引導,并在閱讀多篇作品的教學活動中設計一些有啟發性、引導性、遷移性的問題,以促使學生展開有效閱讀,并從閱讀活動中提高對作品的綜合分析、思考、拓展、比較、鑒賞等綜合閱讀能力。如,在群文閱讀活動中設計一些具有比較性的問題,包括內容比較、結構比較、語言風格的比較等,還有時間、空間的比較,相似與不同點的比較等,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考、概括和提煉能力有重要促進作用。
群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語文綜合素養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要使群文教學取得更突出的教學效果,還需要教師不斷創新,結合語文教學要求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創新群文閱讀教學設計,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及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