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榮
(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紅星小學 甘肅 環縣 745700)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低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應該以讀為主,但是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理解力較低,認識的字數有限,因而對閱讀的興趣不高。低年級得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不能將整句話連貫起來,更無法理解句子的含義,在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會出現漏字、添字的現象。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的構詞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變差,無法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造成不良的閱讀習慣,對學生們以后的閱讀和寫作帶來不利的影響。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成了老師們棘手的問題,本文主要介紹了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策略,提高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
新課標曾指出,讓學生們喜歡上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讓學生們感受閱讀過程中的樂趣是閱讀活動成功進行下去的動力,尤其是小學這個階段低年級的學生,他們還在自由玩耍的狀態中,讓他們猛然進入到一個嚴肅并且非常規矩的學習狀態中,他們會出現排斥與不適應,孩子們的樂趣需要繼續,與此同時也要改變一個層次,開創新的方法讓孩子們在玩耍的同時也要學到知識,比如用游戲方式、實驗動手操作方式、講故事以及看動畫等等這些方式方法都可以讓學生們在快樂的環境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從而引起學生們對學習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老師在教學一年級上冊中第五篇課文《影子》這一課內容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到室外陽光下進行“踩影子”的游戲,然后在結合現實引導學生們學習課文是怎樣來寫影子的,運用游戲來自然的引入課文內容,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們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們對于兒歌內容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們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們學習效率。
《語文課程標準》中在第一學段有關閱讀教學的要求明確指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讀物中的圖畫進行閱讀,在低年級的語文課本中課文大多數都配有形象、生動以及活潑的插圖,其中這些插圖與課文中的故事情節或多或少的有相關聯系,能夠輔助老師們教學,所以說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這些插圖帶來的便利條件,為學生們進行閱讀教學,老師們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們先觀察圖片,簡單描述一下圖片畫的是什么,然后結合課文進行學習,從而來引導學生們更加快速的融入到多學課文的故事之中,對于課文內容引起學習的興趣,渴望老師們為學生們講述課文內動含義,提升學生們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三篇課文《江南》這篇課文內容時,現在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的小學生們很難體會秋天豐收的場景,以及農民在豐收時的喜悅感受,老師們在這個時候可以指導學生們先觀察課文之中秋天那副豐收的情景圖片,引導學生們描述圖片中的情境,孩子們回答會精彩萬分,讓學生們想象感受置身于秋天的田野與果園之中,老師們通過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來輔助學生們理解文章內容,培養學生們觀察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們語文綜合素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提出,要讓學生們在閱讀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讀書不思考猶如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所以說,老師們在為小學生教學授課時,要注意把讀書和思考相結合,培養學生們用心讀書的好習慣,從而提升學生們閱讀質量以及效率。
例如,老師在教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大還是小》這一課內容時,老師講述課文內容之前,可以提問學生們這樣一個問題:你們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感覺自己很小?提出與課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們進行思考,讓學生們一起思考,并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培養學生們思考問題的能力,運用問題及時引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們閱讀以及思考的能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語文閱讀教學能夠讓學生們想象力和觀察力得到有效的鍛煉,更可以讓學生們學習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所以所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們閱讀能力的培養以及發展,提升學生們語文的綜合素養,并且能夠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讓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