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祎 石河子大學體育學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在世界處于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下,西方言論不斷滲透的情況下,僅僅依靠傳統的、專門的、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承擔起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的重任。思政的目的在于讓教師知道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在每門課中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各門課就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機結合發揮協同作用。思政元素如何融入到運動生理學專業課程中,值得專業課程教師深入研究。本文將探討如何將思政元素與運動生理學課程相融合,從而在專業課中體現思政元素,在思政元素中升華運動生理學專業知識,使二者形成統一的有機體。
運動生理學是體育科學中一門重要的應用基礎理論學科,運動生理學課程思政并不是一種活動或者幾分鐘思政形式,要側重學科體系、課堂教學的多方思政價值延伸,我們應該關注課程思政授課載體的拓展,在每一章中都盡可能挖掘思政元素,使課程思政真正貫穿到運動生理學教學的始終。思政元素融入運動生理學專業課程要以立德樹人為本,充分探索與運動生理學專業相關的德育元素并將其很好的融入各個教學環節,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實現課程教學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升、人格塑造相并重,以促進新時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課程思政推廣之前,教師授課一般注重知識的傳授,很少主動與思政元素相聯系,也未見到相關的文獻報道,另外一部分高校任課教師思想政治意識相對薄弱,在課程目標設計中重視知識目標的設計,淡化了思想意識情感的設計和考量,從而使學生以應付考試為目的來學習專業知識,而未上升到思政的層面來運用所學的知識。運動生理學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育人資源,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品質修養等,需要教師主動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實現專業課程立德樹人的思想實踐。目前,課程思政建設處于初始階段,思政元素與運動生理學有機融合的地方很多,運動生理學中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如何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展現出來,需要不斷思考,這與“課程思政”的總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
教師是教學的最小單位,也是教學改革的主力軍,任課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效果。因此,建設高水平、掌握思想政治理論和運動生理學專業知識的教師隊伍是取得實實在在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首要任務是不斷增強教師的德育意識,強化師德師風。在進行運動人體科學專業教師培養的過程中,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專業課程學習,確保專業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一起學習。我校組織教師定期進行線上、線下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討論,充分發揮線上學習作用,通過學習強國、學習通、兵團黨員教育等App對教師進行專門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行青年教師導師制,實施“一對一”的結對培養,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計、教學難點等方面進行全面指導,切實提升青年教師的德育能力、業務能力、科研水平,確保教師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理想信念堅定,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教師隊伍。
深入了解運動生理學課程教學內容,研讀專業課程大綱、學科前沿知識,梳理專業課知識體系,熟悉思政教育的基本內涵,進而挖掘運動生理學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的結合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體驗式教學方法,做到教學有法、因材施教,將思政元素融入到運動生理學課堂教學。
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方案:
(1)教學設計理念
運動生理學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包括理論知識和實驗,教師以課程知識點為基礎,在各知識點中融入相應的思政元素,既能豐富課程內容,更能以德育促進智育,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
(2)教學設計方案
切入點一:神經系統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
學習神經系統對姿勢和運動的調節時,播放奧運跳水冠軍郭晶晶、吳敏霞、陳艾森、田亮等精湛、優美的比賽視頻讓學生了解神經系統對姿勢和運動調節的同時為國家培養這樣優秀的跳水運動員而感到驕傲、自豪,借助目前新聞熱點中美高層戰略對話,讓學生明白國家強大了,人民才能幸福的生活。
目的: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
切入點二:身體素質、肥胖、體重控制與運動處方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智能化時代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引導學生關心社會熱點問題比如大學生體質下降、肥胖、超重人群增多等。在全民健身廣場舞盛行的大背景下,引導學生運用運動生理學知識指導大眾健身。未來體育專業學生是健康產業不可或缺的人才,通過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專業知識學習讓學生樹立為大眾健康服務的理念。
目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
切入點三: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
了解到人體在這么多復雜的組織、器官、系統的相互合作下才能正常運轉,所以我們應該尊重生命、尊重每一個人,努力奮斗讓生命綻放更多精彩。
目的:鼓勵學生從事健身行業的兼職,增加社會實踐,在社會實踐當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實踐能力、不斷挑戰、克服自我的意志品質,生而為人不負韶華。
切入點四:三大供能系統
學習人體三大供能系統各自的代謝特點,三者在為機體供能時相互協作的關系。
目的:懂得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的道理,一個團隊要想把事情做好,要相互協助、互相包容,彌補團隊成員之間的不足,發揮自身的優勢從而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切入點五:影響人體能量代謝的因素
通過學習影響人體能量代謝的因素精神和情緒,讓學生意識到情緒的重要性,生活難免有挫折,要找到適合情緒的宣泄通道比如運動、聽音樂、與朋友交流等,避免不良情緒給身體帶來傷害,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
目的: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正確對待人生中的挫折與逆境。
切入點六:運動生理學實驗
一般進行分組實驗,小組內各自分工、各司其職,推崇的是組員之間的配合與協調,個人作用與小組配合形成有機統一;另外很多生理學知識都是通過大量動物實驗獲得的,因此,教師要向學生強調在進行動物實驗時,要珍惜、愛護實驗動物。
目的:培養學生團隊協作、互助意識、組織能力、學習能力、科研創新意識,增進學生的友誼。讓學生感知生命科學知識不在冰冷,而是帶有溫度的,珍惜所獲得的實驗成果。
只有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筑夢人”,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夯實根基、保駕護航。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通過課程思政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還能培養一批思想素質過硬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統一。通過探尋思政元素與運動生理學知識的融合方法,讓學生在運動生理學知識中感知思政元素,在思政元素中升華運動生理學知識,從而為培養德才兼備的體育人才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