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慧芳
(河北省阜平縣臺峪鄉(xiāng)臺峪學校 河北 阜平 073200)
何謂“師”?我國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他所著的《說文解字》一書中是這樣說的:“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意思就是說:“師”這個字,就是人們對那些“教人們懂得道理的人”的稱呼。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師說》中也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可見教師的首要職責就是“傳道”。梁啟超說過“師范也者,學子之根核也。師道不立,而欲學術之能善,是猶種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獲也。”王國維說:“有知識而無道德者,則無以得一生之福祉,而保社會之安寧,未得為完全人物也。夫人之生也,為動作也,非為知識也,古今中外之哲人無不以道德為重于知識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無不以道德為中心。”由于教師勞動價值體現以及勞動對象的特殊性,使其職業(yè)道德不僅僅是個人行為,而是聯系著整個社會,聯系著人類歷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這就更加決定了師德修養(yǎng)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教師必須達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標準,需要更加重視道德修養(yǎng),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響和形成學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響和形成學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學生的情操。所以說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舉足輕重,關乎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習近平主席和北師大師生代表座談時說,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次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而師德建設正是建設教育強國的基礎。作為一名教師當我們在選擇教師這一行業(yè)時,我們就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園丁”、“人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這些贊譽背后更重要的是責任,是社會和廣大人民對教師的肯定和鞭策,從而才能夠時時的激勵自己,促使自己不斷學習,吸取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師德亦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它對教師各種素質的發(fā)展和提高起著發(fā)動機的作用,是教師成長中的核心要素。只有良好的師德修養(yǎng)才能使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yè)理想,在職業(yè)發(fā)展中不斷的提升、完善自己,從而形成富有魅力的人格,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幫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品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師德作為一種內在力量,對教師的言行具有約束作用,具備良好的師德的教師,會在任何時候自覺不自覺的從自身的職業(yè)道德要求出發(fā),不僅是在學生面前,甚至在一切得社會活動中,都注重自己的言行,注重自己的言傳身教。從而感化他人、輻射社會,對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道德環(huán)境影響深遠,會有力地推動社會道德風尚的進步。良好的師德修養(yǎng)是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基石,是教師完善自我的巨大動力,只有具備良好師德的老師,才會不計得失、嘔心瀝血、無怨無悔、自覺抵御社會不良風氣和利益的誘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和充實自己,最終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唯有不忘初心,方能不辱使命”,正如格魯吉亞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所說,“要知道,我不是一個教書匠,我是受社會所信托的人。社會把培養(yǎng)、教育新人——未來一代人的事業(yè)托付給了我。這是我的最崇高的事業(yè),是我的頭等大事,是我的職業(yè)義務。這是我的使命”。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一行業(yè),就讓我們始終抱著一顆初心,不斷的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用高尚、自信的人格為學生豎起一面旗幟,為社會豎起一面旗幟!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也給可以給老師帶來良好影響,從而實現師生平等,打破隔閡,相互尊重,有助于學生長遠發(fā)展。
案例:A同學由于學生成績差,甚至拉低了整個班級平均分,任課老師也沒有辦法,而班主任則找了A同學,發(fā)現成績差原因并非A同學學業(yè)不精,基礎不好,是因為在某次課堂上A同學和老師就某一問題就爭議,任課老師否認A同學答案使得A同學惱怒,就發(fā)展成為A同學成績一直下滑。解決辦法,班主任找任課老師和A同學三人一起討論,任課老師并及時像A同學認錯,讓A同學重拾信心,成績才慢慢好轉。
綜上所述,開展德育工作要做好與學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鼓勵學生進而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道德思想,為學生以后學業(yè)打下基礎。要學會尊重學生,肯定鼓勵學生,這樣都給學生帶來極大的自信心。而一部分班主任由于不得照顧全面以及其他因素存在,導致了一些讓學生覺得不公平行為出現,這樣會挫敗學生對生活信息,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困擾,讓學生有負面思想,嚴重可以導致自卑心理,對他們成長帶來不健康因素。因此,就此展開討論,分析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現狀,針對學生個性化差異措施,為我們班主任順利開展德育工作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