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雙雙
(貴州省桐梓縣官倉鎮中心學校 貴州 桐梓 563200)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們增加了學習壓力,但是新課標卻帶來了了傳統教育所沒有的優勢,即德智體美勞的發展,對于小學生來說,一味地學習反而會適得其反,適當的得到放松不僅會減緩學生的學習壓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但是由于傳統教育的影響,許多學校并不重視小學美術的教育,長此以往,學生的動腦能力會隨著動手能力的下降而逐漸下降,學生的審美觀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不能達到新課程標準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要求,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高也會受到影響。
在小學階段,很多東西的學習都需要興趣作為基礎。通過小學美術的學習學生可以增強自己的繪畫技術,同時可以建立屬于自己的審美觀,對小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也是一種鍛煉。所以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活力。
2.1 教學方式不具有鮮明的特色。美術是一門具有色彩的學科,但是由于美術學科的動手能力要求的局限性,導致美術學科的教學方式不容易改變。雖然有些教師發現了這一問題,卻也因為無從下手,找不到創新點而漸漸淡忘,例如,教師在進行星空的聯想、新穎的電腦這兩個課時的教學時不能依據課堂內容的個性化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只是大概的講解了一下課堂背景和學生作業的要求,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來創建自己的星空和“新型的電腦”,并沒有給予學生引導。這樣一來縱使學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大腦發育尚不成熟使得學生無從下手,也加大了美術學科的枯燥性。
2.2 美術術語太過專業。雖然新課程改革將美術列入了教學名單,但是中國應試教育的局限性導致只有很少部分的學生接觸過美術,對相關的美術術語有部分了解,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知道一些術語的大多是參加了興趣培訓班的學生,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并沒有接觸過。但是,小學階段的美術老師一般都接受過非常專業的美術教育,自然在教學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美術術語,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對知識點及繪畫技巧模棱兩可,享受不到真正的美術的樂趣,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會大大減少。
2.3 教師不能理解美術的重要性。小學階段對于學生來說是最天真、最快樂的時間段,也是學生求學路上的一段里程碑式道路,小升初就成為了學生和教師最終努力的目標。因此,到小學階段的后期一些具有休閑、娛樂性質的課程就會被教師忽略,而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心思在文化知識上面,不能理解適當的美術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又可以鍛煉動腦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目的。
3.1 豐富教學內容。小學美術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小學美術由于時間的局限性,課時很少,學生大腦尚未發育成熟,沒有很好的連貫性,甚至剛學完就忘記,美術教學就沒有起到明顯的積極作用,這也是其他教師忽略美術教學的一個原因。所以教師必須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可以根據課堂內容的變化來選擇適當的個性化教學方式,如在學習小鳥的家一課時,可以舉辦小型話劇,在該話劇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一直不同的小鳥,通過自己的扮演與作品對話,最終明確并設計自己想要的想象中的小鳥的家。
3.2 加強對美術的重視程度。小學美術雖然可以使學生暫緩學習壓力,但并不代表可以放松,不被重視。在課堂上教師要牢牢抓住課堂節奏,在創新課堂教學方式的同時還要重視課堂提問環節,幫助同學們最大程度上理解色彩描繪、繪畫角度等難題,緊緊抓住學生的每一根神經,增加了課堂活力的同時,也讓學生們收獲滿滿。此外,小學美術的學時也應該做出適當的調整,學時太少對學生沒有起到教育作用,間隔時間太長學生的思維連貫不起來也就達不到鍛煉手腦的效果。
3.3 民主化教學,尊重學生思想。在充滿新意的教學方式中又帶有一定的民主化教學更能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夠牢牢地抓住學生的眼球。例如,在設計課堂互動環節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征求學生最想要的互動形式,將這些互動形式穿插開來呈現在課堂上,既能減少教師的備課任務,又能提高課堂的氛圍,讓同學們感受到民主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們接受新的知識。
此外,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教師普遍都具有懼怕的心理。所以作為教師在學生大膽說明自己的設計思路、看法或想象時,教師不能由于其設想不符合現實等因素否定學生,這樣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心理上的打擊,其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就會一落千丈。所以在學生進行暢想時教師要認真聆聽,尊重并鼓勵學生的想法,這樣才能給學生增加信心,激發其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3.4 適當變通,充分利用學校資源。美術教學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美術教學的學習方式注重在觀察、想象和動手上。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變通,可以將目錄分類串聯起來,將具有對比性的教學課時分為一組,讓學生能夠清清楚楚的感受到兩者之間的差異。如“奇妙的腳印”和“漂亮的花邊”就可結合起來進行講解,讓學生們親身體驗不同的物品通過自己的想象與設計產生的實質性差異。此外,教師應重視網絡平臺,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積極與其他高校的一線教學保持溝通,互相討論,不僅可以多方面的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也能增加各大高校之間交流的密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