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道福
(廣西賀州市八步區信都中學 廣西 賀州 542813)
我國長期處于“中國文化失語”的現象里,我們長期學習外來的文化,一度忽略我國的文化,2013年教育部提出改革英語課堂,將中國文化引入英語課堂,但由于中國文化需要運用英文描述,大多數英語教師的水平不能夠達到將中國文化通過英語形式很好的傳達的標準,因此在中國文化引入英語課堂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通過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和研究分析,將會提高中國文化的展示效率。
1.1 教師關于中國文化相關的英語詞匯積累不夠。我國大部分城鎮的英語教師的水平能夠達到研究生水平及以上,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基本能夠滿足教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對于中國文化相關的英語運用能力稍有欠缺。高中大部分的英語詞句都是按照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思維方式進行教學,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會受英語思維的影響,而中國文化與英語文化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也截然不同,教師需要用西方語言來表達中國文化將會具有一定的挑戰性[1]。西方文化中擅長運用長句,而中國文化擅長運用斷句,在語言切換和轉換過程中既要不損壞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又要保留西方文化的特點,這是很難做到的。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花費一定的心思與精力去研究,通過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去教學會使得教學質量事半功倍。
1.2 教材對中國文化相關的英語表達提供的教學內容不夠多。我國教育事業現階段的教學方式對課本比較依賴,同時課本也是英語教學的主要載體和依據。教師通過通過講解英語課本中的單詞和語法句式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目前,英語教材中關于中國文化的相關的課文比較少,大多數的英文課本講述的是西方文化中的名人事跡,影視作品中的課文,一些特別編排的文章等內容。在近二十年的課改過程中,人教版的英文教材中關于中國文化的課文逐漸增加,其中描述春節,中國傳統美食的課文逐漸增加。在高中三年的教學期間,中國文化相關的課程內容占英語文化課程總量的比例是非常之少的,這樣的比例是遠不能達到傳遞中國文化的作用。教材是考試的大綱,教師往往只能在有限的課程時間給學生授課,教材一旦涉及不到的內容,教師很難專門抽出課時給學生進行額外的補充教學,缺乏相關的教學資料和素材會使得中國文化相關的教學效率大大降低,不能夠形成像鏈條一樣知識串,這樣也就很難對中國文化形成完整的認知。
在全球多元化發展的過程,文化對于個人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下使得人們形成各種差異,只有正確的認識國家之間的文化,認識自己國家的文化,才不會在各國的文化差異中迷失自己國家的文化。學會認識本國的文化有助于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國家,增加對個人,對國家文化的自豪感[2]。高中生時期處于一個對知識和文化高速探索的時期,除了需要學習外來文化,也應該正確認識中國文化,進行全面完整的認識,中華文明長達五千年之久,中國文化具有獨特的一面,教師應該認識到中國文化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和教學素質,通過課堂課本的展示與個人獨到的見解去開拓學生的眼界,教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熟知中國文化,熱愛中國文化,并對中國文化產生自豪感。這才是中國文化引入英語課本中最重要的一層含義。
3.1 進行中國文化的循環教學,逐漸增加英語教學的難度。高中英語教學也分不同的階段,高一的英語學習處于過度階段,一方面連接著部分初中的學習內容,同時也不斷滲透各種高中生階段的詞匯和語法。就同一主題內容的中國文化,在高一、高二、高三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不同的詞匯量和不同的語言表達進行循環教學[3]。以“中國飲食文化”的內容為例,高一階段可以通過學習中國飲食文化相關的詞匯,通過學習詞匯積累相關的知識與內容,根據限定的主題,組織學生圍繞主題進行口語練習,教師可以適當擴充主題相關的詞匯讓學生增加此類知識的積累量,為高二、高三階段的中國文化主題的學習作鋪墊。同時,教師也可以對比西方飲食中的食物詞匯進行對比教學,拓展講學,這樣就可以豐富課堂的內容,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在高二、高三學習階段,需要不深化學習的內容,同樣主題的中國文化,可以通過增加句式的復雜度,增加詞匯難度進行學習,一方面也能夠滿足高二、高三階段的英語學習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夠循環學習中國文化。例如,人教版高三年級的英語課本中出現以中國文化為主題的課文,其中有很多的復雜句,既可以滿足教學需求,又能夠涉及到中國文化的內容。
3.2 進行中國文化的循環教學,將中國文化融入多元化的英語課堂進行教學。中國文化在課堂展現的形式多樣,例如可以通過網絡多媒體的方式進行中國文化展示,同時也能夠達到活躍英語課堂的效果。高一階段的學業負擔相對于高二、高三的課業量比較輕松,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中國文化的英語版紀錄片,通過播放中國文化的記錄片的形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也能夠增強學生的英語語感[4]。對于高二、高三年級的學生可以根據班級情況和學業情況進行適當的多元化教學,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英文小作文的作業,讓學生描述自己喜歡的中國文化。教師可以在課前5分鐘讓寫作較佳的學生,朗讀自己的小作文,讓其他的學生進行點評,通過互相交流促進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知,也能夠保障課堂效率。在整個高中階段,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方案,也不能夠因為課業緊張而忽視一些細節教學,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嘗試多元化的教學,緊跟人教版教材的課標進行教學,避免出現形式化的引入。英語課堂的形式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的討論交流形式,也可以通過演講競爭的形式進行。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度,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方式的循環教學,讓學生形成完整的中國文化相關的英語詞匯語句知識體系。
中國文化的教育在近年來得到教學各界的重視,中國文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漸被引入,部分地區的考試試題也出現中國文化相關的試題,這體現了教育部門對中國文化的重視度,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避免出現形式化的教學,不能夠單單把中國文化的教學看做教學目標,同時也應該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把中國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提高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