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穎
(吉林省通榆縣開通鎮羊井小學校 吉林 通榆 137200)
1.1 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由于年齡小、玩心大,所以對枯燥而單調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沒有興趣,而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只有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讓數學課堂更具有趣味性,才能抓住孩子們的心。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不但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還能夠在多媒體技術的形象、生動、直觀的教學環境下,使一些公式、應用題變得簡單而明了。比如說,在學習幾何圖形的時候,由于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差,他們對圖形沒有具體的概念,如果老師單純的利用教材定義來講解,很難讓大家接受,但是要是將幾何圖形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到小學生面前,他們就能夠看到一個動態化的圖形,改變傳統教學的單一性,不僅激發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夠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1.2 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小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大都是憑自己的直觀想象或者對一些知識的死記硬背來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過程非常吃力,而且在被動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中還容易給小學生帶來反感情緒,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融合,不但能夠改變學生們被動的學習狀態,而且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讓數學知識變得更具有趣味性,更好的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3 可以實現信息化的教學目標。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學校的課堂教學模式必須要向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與融入,是信息化教學目標實現的第一步,而作為數學老師一定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技術為課堂教學服務,讓PPT等等多媒體技術成為輔助教學的有利工具,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讓靜態化的教學模式向著動態化的方向邁進。。比如說,小學數學老師在講解平行線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PPT視頻技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經常遇見的各種平行或者相交的情景,并鼓勵小學生列舉自己知道存在相交或者平行關系的事物,從而加深小學生對平行線和相交線概念的理念。
2.1 從小學生的特點出發。結合小學學生的特性,教師在為學生教學的時候應該避免傳統應試教學的局限環境。使教師在數學學科嚴謹抽象的特征下,也能為學生提供新鮮、有趣的教學方案。教師在制作課程時應充分考慮教學的目的,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體驗去創設教學方案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所學的教程。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功能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與數學思維。讓學生在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時,也能逐漸完善數學課程中的知識點。
2.2 融入空間想象能力的輔助。教師在教導學生認識幾何體與單位等知識時,單純的口語表達會使學生從頭到尾意義不明,思維里處于空白,無法理解下到頭來這項知識就一直弄不明白了。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空間事物中的空間立體感,讓學生了解這項知識有了一個基礎的參照,學生就不會處于太過迷茫的狀態。
例如,學生認識幾何體時,教師可以制作一個360度旋轉的立體圖形,讓學生從全方位認識幾何體的構造,但在此學生頭腦里還是處于空白狀態,因此教師可以展現生活中的立方體全景圖,使學生有更清晰感覺,而不再只是單調的名稱,甚至連印象都勾勒不出來,在這個過程中也漸漸培養了學生的空間立體感。
2.3 理論聯系實踐。上列中的空間輔助或許對學生還不夠的時候,進一步加大力度,再結合生活中經常見、經常觸摸的事物,加深學生對知識了解的廣度,如此學生的體會就會更深。
例如,學習長度單位,可以教學生認識尺子的長度單位表達的距離,讓學生親自使用尺子測量身邊的物體,比如桌子有多長?尺子是以厘米為單位,300厘米的桌長,可以還用什么單位表達呢?借此教會學生長度單位換算的公式: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00厘米=1米、1000米=1千米。比起單獨給出學生一個公式的抽象化,用結合計算機給出的圖形與生活中觸手可及的例子表達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的開拓。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深入和加強,教育信息化的腳步也越邁越大,尤其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有效融合,可以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變得更具有多樣化,更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