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東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葦蓮蘇學區五十家子小學 內蒙古 通遼 028325)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中明確指出“班主任應秉持著‘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工作原則[1]”。作為小學班主任,為促進班級良性建設管理,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應具有溝通藝術,能與學生形成亦師亦友、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進而,使小學生更加敬愛班主任,遇到學習的困惑或成長的煩惱,能主動尋求班主任的幫助。從而,使班主任能深入學生群體,掌握班級的真實學情,助力他們的個性成長,使其具有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品格與集體意識。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2]”。班主任既是日常在校園中與學生接觸最多、最了解他們的人,也肩負著多重教學工作任務——不僅應當做好班級建設管理,還應做好教學引導。為此,既需走進學生,注意與各任課教師的互動交流,還應領會新課標精神,深研教材,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他們掌握知識技能。同時,在班級管理中,還應引入家長的參與與支持,使其了解學生的在校學習與生活情況,形成家校合力。從而,實現德育智育并重,促進班級良性建設管理,使學生關心集體事務。因此,需要班主任具有強烈的責任心,良好的綜合素養與溝通藝術。進而,實現教育整合,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促進學生具有自律意識,為他們的未來學習與發展筑牢基礎。
2.1 促進主動參與,使學生形成主人翁意識。促進班級良性建設管理,提升班主任的溝通藝術,應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發揮親其師信其道的作用,讓學生主動關心班級事務,建立主人翁意識。
例如,班主任需摒棄依照班規進行較為嚴厲的學生管理方式。為了構建和諧民主的班集體,拉近師生距離,營造良好的班風與學風,培養學生的個人品德、道德修養,在班規制定與優化、班干部的任命與選拔中,都需促進學生的參與。從而,使其認識到班干部的作用,能夠支持并配合班主任、班干部班級建設管理工作。此外,班主任還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班干部的競選,也需懂得放權,通過鼓勵教育,讓班級管理工作能夠剛柔并濟。
2.2 能夠走進學生,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班主任應重視情感教育,避免以苛責、批評的方式進行學生管理。構建團結互助、積極奮進的班集體,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也離不開雙方的友好互動。
例如,班主任應加強信息技術的應用,引導學生正確的使用網絡,促進他們具有自律意識、形成分辨能力。從而,以面對面、網絡溝通等方式,進一步走進學生,了解他們的興趣偏好。因班主任具有溝通的藝術,能夠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其化解學習與成長的煩惱,而深受學生的尊敬與喜愛,為班級建設管理工作奠基。
2.3 加強教學交流,收獲任課教師有益建議。班主任還應當具有與各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藝術。畢竟,促進班級良性建設管理,需要建立明晰的教學管理、班級建設工作目標,把握工作重點[3]。為此,需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班主任要與任課教師多加溝通,汲取其他教師有益的建議與意見。
例如,應與各任課教師協調,每月進行1-2次的溝通會議,可以是擠出休息日的時間,或以在線交流的方式,使大家反饋教學問題,為班級建設管理出謀劃策。
2.4 形成家校共育,以教育合力促學生成長。作為班主任還需具有與家長溝通的藝術,使其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共享教育經驗。
例如,可構建微信群,密切任課教師、班主任與家長的聯系。對于某一學生近日在校園中舉止異常的,已經影響到其他同學,教師可以單獨與家長取得聯系,委婉而真實的向其反應孩子的情況,了解是否因受家庭影響,導致孩子情緒波動。再如,有孩子癡迷于網絡游戲,其不僅在課堂中走神、睡覺,還鼓動其他同學一起逃學,在班級中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班主任便需及時與家長溝通,向其反饋情況并告知家長“武力”管教孩子不可取,可以班主任、家長共同與孩子溝通的方式,一方面對其上網行為進行約束;另一方面使其認識網絡游戲的危害性。在家校共育中,糾正學生錯誤行為。
為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主任工作效率,促進班級良性建設管理,應不斷提高班主任的溝通能力與水平[4]。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既需重視日常與學生、任課教師多交流,也需具有與家長溝通的藝術。進而,共享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關注與呵護,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在剛柔并濟中,構建民主、團結、友愛、互助的班集體,使學生建立正確的集體意識,具有積極進取的心態,促進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