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小學;.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中學
無論是以前的人教版教材還是現在的統編本語文教材,從中可以發現單元教材編排具有“相對集中、同一主題”之特點。可見,教材編輯者遠離隨意、散亂、無序,而試圖構建一個整體場域。既然如此,教師也應該在相應的層面做出改變:應由碎片閱讀到整體把握,由單篇閱讀到單元整體把握,使得讀寫活動和習作技能的掌握“由此及彼”,在整體閱讀和推進中實現螺旋式上升。
比如,閱讀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時,《只有一個地球》等課文都指向同一個主題——環保。明白了這一點,那么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教材的“保護地球”來組構、建構、整構閱讀材料。比如可積累關于“環保”的名句(“植樹造林,功在千秋”“保持地球生態平衡,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等);或設置“我與環境”“假如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類的眼淚”“我與青青草地有個約”等幾個板塊讓學生進行閱讀,或收集資料、嘗試習作,實現整體表達。
這樣的讀寫活動其實從本單元的第一課就開始了,一直延續到最后的習作訓練,其間的輾轉、迂回、反復、螺旋式上升都圍繞著同一個主題進行,都在“整體把握”視域下向更深處挺進,當然也發現了更美的風景。多次實踐證明,那些讀寫能力較好的學生都注重了整體把握,注重了整個單元的“一脈相承”,注重了前后知識點的銜接和過渡,因而實現了讀與寫的深度對接。
強調“讀寫一體化”并不意味是“讀”就是“寫”的唯一“拐杖”,也不意味著仿寫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事實上,諸如“排比句、比擬句、首尾照應”等技術層面的東西可以仿寫,但學生真實的思想、原生態的童心、個性化的創意卻是誰也無法模仿的。鑒于此,讀寫一體化之路應該由套路模仿到自主自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內在轉變和華麗轉身。
仍然以上例中的環保主題習作為例,單元習作的要求是針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不良現象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建議。但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習作時不一定非要亦步亦趨地讓學生寫建議書。可以寫想象作文,比如“二十年后的水世界”“二十年后的沙漠居然成了綠洲”……也可以寫紀實散文,如“河西走廊上的戈壁灘”“缺水的大西北”等等。只要學生是自主選材、自主創作、自由表達,教師都應給予認可,給予支持,給予“綠燈”放行。
在具體的讀寫活動中,應該大力提倡這樣的自主自悟,讓學生寫會寫真,學會自主,學會扔掉“拐杖”。或許,有一些創意是不成熟的,有一些表達是不連貫的,有一些“童心童趣”是令人發笑的,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裸露出的這些“自主自悟”是學生內心自己開出的“花朵”,而不是復制粘貼別人的思想和作品;是真正的“吾手寫吾心”,真正的“吾心表吾情”。
讀寫一體化之路,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兩個維度上都不能僅僅拘囿在單一的文本中,甚至不能滿足于一個單元的讀寫中。語文教師應該多一些大局意識、長遠意識、拓展意識,開展更為豐富多彩、鮮活厚重的整合延伸活動,以此拓展視域、豐富情感、滋養品性、提高能力。
以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竊讀記》課文為例,可以進行以下多層面、多維度、多形式的讀寫拓展活動:
1.你有“竊讀”的經歷嗎?你聽過其他的“竊讀”故事嗎?以此為主題組織一次交流會,一起分享、交流、思考。
2.手拿“話筒”采訪身邊最愛讀書的人,真誠地請對方談談讀書心得、經驗和感受,并讓他(她)為你介紹幾本好書。
3.綜合以上活動寫作文,力求做到真實、平實、自然、真情流露。等時機成熟后將作品通過家長微信群等方式展示出來,讓更多的人足不出戶就能先睹為快。
引領學生深入到更多的對話中,沉浸到激情的交流中,留戀在意蘊十足的采訪中,與作品對話、與他人對話、與“讀者”對話,與現實和未來對話。教師應該是這種對話境界的創立者,如此,才能讓學生在讀寫一體化的百花園中“千樹萬樹梨花開”,才能發現另一片鮮活的語言乾坤,才能鋪就一條充滿生機的、搖曳生姿的、符合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讀寫一體化之路。